中经观点:让特色小镇健康生长

       浙江省日前发布《特色小镇评定规范》,明确特色小镇必须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体制“新而活”、产业“特而强”等。这是国内首个特色小镇评定地方标准,让建设特色小镇有了指引和依据,值得点赞。

       小城镇连接着城市与乡村,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也是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小城镇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特色小镇成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方向。2016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两批公布了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林业局等部门也相继发布了有关特色小镇发展计划。随着相关政策举措的实施,各地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情十分高涨。

       不过,特色小镇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不少乱象。有些地方以为修建古代建筑风格的街道才是特色,于是大拆大建,仿古的商业街建起来了,却没有历史根基,缺乏文化底蕴,聚不起人气;有些地方盲目拆旧建新,拆掉了原本特色鲜明的老街区,建起整齐划一的现代化建筑,形成毫无特色的“千镇一面”;有些地方借着建特色小镇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高楼起来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严重滞后;还有些地方的特色小镇建设与产业发展脱节,由于缺乏产业支撑,产城融合成了一句空话。

       特色小镇发展之所以会出现各种乱象,有对特色小镇的概念和内涵认识不到位、理解有偏差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因为一些地方官员把特色小镇建设搞成政绩工程,喊口号、玩噱头、耍花招,贪大求快。这些做法容易导致资源要素的错配和浪费,使特色小镇建设空有其表、流于形式,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极为不利。

       特色小镇的建设涉及产、城、人、生态等要素资源。发展特色小镇的关键,不在于高楼大厦,也不在于古朴还是现代,而在于整合利用好当地已有的优势要素,挖掘特色资源,升级特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让特色小镇健康生长,需要强化顶层设计,既要有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和建设规划,避免建设盲目无序。也要通过设置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让对特色小镇建设成果的评价有章可循,为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在各种政策催生下容易一哄而上,更需要发挥好规划引领作用,处理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通过设置相应的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让特色小镇建设的“指挥棒”更科学合理,更好地引导土地、产业、资金、人才等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产、城、人协同发展和相互融合,不断提升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