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秘籍(一)

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秘籍(一)

秘籍之产业的布局结构

 

  1.要统筹安排好用地目标指标与空间布局结构

 

  在县域层面要做好统筹安排产业用地目标指标与空间布局结构,要引导其布局结构从而适度的集聚;

 

  在有条件发展产业的特色小镇要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与用地目标指标,防止融入的企业无地无空间可用。

 

  2.提高工业用地的建设强度

 

  不能将工业园区作为一个特色小镇现代化的标志来进行打造升级;

 

  要设定一个工业用地建筑密度与容积率下限,绿地率不能跨越一定比例,产业要会集地区内部道路红线宽度不能跨越15米;

 

  要做好收拾闲置的企业产业用地,适度的引导企业产业聚集会集。

 

秘籍之乡村田园的环境

 

  1. 保护田园山水,修复生态环境

 

  要做好保护山水的格局,使城镇化建设与环境化统一;要预留好视线通廊,从而做到显山露水。

 

  2.要全域协调统筹,建设美丽标致乡村

 

  要提出镇域乡村的建筑色彩、风格与形式的管控要求,保护乡村历史的空间与传统的格局,从而促进镇域整体风貌的协调统一。

 

  通过对乡村的公共空间与农房空间进行改革的治理管理,从而改良农村的人居环境,打造出设施完善、生活便捷、山水秀美的标致乡村。

 

秘籍之整体布局格式

 

  1.要适应山水,要符合地貌

 

  ①水网地区的城镇:

 

  在水网地区的城镇,需要适应原有的水系状态形态进行合理有效的布局结构、营建出更多元化的多样滨水公共的活动空间,防止在城镇建设时强行对河流水系截弯取直、填河围湖。

 

  ②山地、丘陵地区的城镇:

 

  山地、丘陵地区的城镇,适应城镇与围边地势。建筑随地形条件布置,防止城镇建设时削山平地、损坏地形起伏。

 

  ③平原地区小城镇:

 

  要适当的采取相对会集的布局结构方法,从而防止侵占耕地;

 

  要保存镇区内部的池塘、林地等天然自然资源,要建设为公共的开敞空间。通过生态廊道或防护林带的建设,从而将核心外围的农田等天然自然因素引入镇区内部,构筑出平原地区特色小镇的特色风貌。

 

  2.用地混杂、新旧区协调

 

  生态、生产、生活等用地的适度混杂,从而推动产镇的融合发展。防止采取以功效来分区的方法方式来分裂城镇的生活、生产空间。

 

  镇区的规划建设应连续延续的在原有的布局基础格式与肌理,协调好新、老镇区的布局结构关系与风貌特征,防止新老区各不相谋。

 

  3.路网布局格式要正当

 

  ①适应的地形,连续延续肌理

 

  滨水地区的路网要适应河流的走向,随水岸线来进行布局结构。

 

  在山地、丘陵地区路网要适应的对等高线布局结构,人行步道可采取垂直的对等高线布局结构方式。

 

  ② 要提高路网密度,增加歧路与巷路数量

 

  特色小镇的居民绿色出行特征显著,平常出行都以摩托车、步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其步行出行比例达50%,所以对歧路与巷路相对的需要很高,需要再增加一些歧路与巷路加大路网密度,特色小镇的道路网密度不宜低过 12km/km2(不含巷路),道路间距要以100-150米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