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激荡,大潮奔涌。一次次领风气之先的浙江,正迎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的潮头,以特色小镇为载体,以产引才,以才促产,重塑城市产业经济地理——
截至目前,108个创建小镇已入驻创业团队近6000个,集聚创业人才1.6万人,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400余人。2016年,特色小镇营业收入4615亿元,其中金融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信息经济类小镇的平均营业收入在90亿元以上。
一个个脱胎于块状经济、抢占产业中高端的特色小镇,正叩开浙江经济转型发展之门。
特色产业吸附特色人才
兜兜转转,考察了多个地方后,海归王德刚选择了将智慧医疗项目落户在杭州的人工智能小镇。他和两位美国知名大学的终身教授携手成立了杭州智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肺癌等辅助诊断系统,能在几秒钟给出判断结果,有助于提升诊断效率、减少误诊。
“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波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风向标。我们看好小镇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潜力,在这里,意味着发展机遇。”担任公司CEO的王德刚说。今年7月9日人工智能小镇正式运行以来,已有各类人才携带近200个项目入驻。
浙江以块状经济闻名。然而近年来不少行业都遇到了瓶颈。一双袜子折射出“大而不强”的困境:浙江诸暨大唐镇年产袜量占全世界70%以上。然而,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创新设计,不少企业代工一双袜子只赚几分钱,利润“薄如刀片”。
为化解“成长的烦恼”,2015年,浙江提出创建特色小镇,作为发展信息经济、环保、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八大万亿产业”的重要平台,着力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单项冠军”,撬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每个小镇主攻一个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决定了必须由特色人才为支撑。为提高人才平台的承载能力,浙江省级和各市坚持与产业政策同步,为小镇量身配套了人才政策。产业高度、特色亮度、引才力度,让海内外人才闻风而动。
“入选的项目可获得各种资助,房租补助最高达150万,研发补助最高达600万,人才的安家费补助最高300万元……”王德刚说,在政策扶持下,公司入驻小镇后几个月就顺利组建了团队,实现了产品落地。
特色小镇成为高端人才的首选集聚地。浙江德清县打造的地理小镇,5年时间内吸引了3000余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50多家地信企业。电子地图导航、采矿金属含量测定、给地下污水管网做“B超”等科技项目“无中生有”,小县城崛起世界级的大产业。“小镇形成了涵盖数据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去年产值达到35亿元。”德清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白桦介绍说。
产业发展不断被推向新高度。诸暨大唐镇建设袜艺小镇后,集聚了大量人才,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生了众多拥有专利技术和品牌的产品:可任意剪裁的袜子,解决了“丝袜勾破”的烦恼;防静脉曲张的袜子,卖到1000元一双……不少企业产品利润率达20%-40%,成功迈向高端市场。
聚合创新要素激发聚变效应
困境在入驻杭州梦想小镇之后得到解决。公司不仅可以享受到免费办公场地、住房补贴等小镇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小镇还汇聚着创业者、风投资本、孵化器等丰富的资源要素,创新浓度非常高,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等耦合激荡,随时产生着化学反应。
“创业初期其实很孤单,没有交流,没人指导,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邓建波说,但在梦想小镇,创客们能方便地办理各项事务,接触到投资人、创业导师,辅导定位产品、开拓商业渠道。去年“青团社”获得5500万元A轮融资,业务发展到全国25个城市。
“渊深而鱼生之”。为释放人才的创造活力,浙江在特色小镇运行上,遵循创业生态进化规律,积极营造生态环境,让资本、技术和信息更好地弥漫在这个珊瑚礁般的空间。
政府着力做好制度供给。浙江明确将特色小镇定位为“综合改革试验区”,允许相关改革先行先试、先行突破。全面升级“店小二”服务,线下组建创业服务中心,线上开发云服务平台,让人才办事不出镇,最多跑一次。
放弃包揽一切的管理模式,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浙江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敞开大门欢迎各类建设主体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在这一理念引导下,国企、民企、外企、高校,孵化器、产业基金、风投资本、税务法务中介服务机构等纷纷向特色小镇平台聚集。
走进梦想小镇,从创业餐厅、创意茶馆、创客健身馆,到密集的各类大赛、论坛、投融资路演,都可以发现专业机构的身影。特色小镇成为梦想的孵化器。在这里,喝一杯咖啡,也许就能谈成一笔数千万的投资;碰撞出一个有创意的想法,可能就会催生一个产业新贵……
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法制与绩效研究室副主任张敏看来,在人才工作经费、机构编制和人员这些比较容易配置的要素达到极限后,想增加人才工作的效益、使人才工作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推移,必须通过观念转变、资源调动能力提升以及人员专业化来实现。特色小镇的探索,正是最好的诠释。
生态颜值高 留人又留心
杭州,玉皇山下,饱满的翠绿,浓郁的桂花香。80多幢中式小庭院,与青山绿水相互映衬。这就是有中国第一基金小镇之称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杭州凯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总裁段钧锴是个“85后”。2015年7月,凯泰资本把家安在了基金小镇。公司聚集了上百位海内外投资行业人才,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
“除了看重这里投行的气氛,也看重了环境。出门就是玉皇山和八卦田,办公环境太赞!其他创业家过来,都羡慕我们!”段钧锴不无得意。小镇不仅环境好,还建有国际医疗中心、国际学校等配套设施。这不仅让员工很有幸福感,合作方过来谈生意,在美美的地方交流起来也很愉快,谈判的压力也能被风景化解不少。
“高端人才很难被用围墙隔离、缺乏休闲空间的封闭式工业园所吸引。”杭州市上城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区委人才办主任季黄辉表示,第一代创业者只求能创业,可以“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新一代创业者,不但需要事业舞台,还要能满足他们在文化和精神层面的需求。
小镇大生态。浙江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要求不超过3平方公里,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建成3A级以上景区,产城人文一体融合。
在这一要求下,浙江的特色小镇形态各异:有历史古镇,也有现代产业园区;有的灵秀水乡,也有的稻田金黄;有的山水相连,有的人文荟萃。小而美、颜值高的特色小镇,实现了创业生态与自然生态、文化生态和谐互动。
浙江省委组织部人才办副主任张朝雄认为,过去产业园多数只是在拼优惠,比较容易复制,一旦优惠条件被消化,企业很容易转移阵地。而特色小镇强调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有较高黏度,人才不会轻易离开。
“这里是中国金融文化和商帮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也是最早的由国家发行的纸币——‘会子’的印制地。”段钧锴说,基金小镇告别了传统工业区“文化沙漠”现象,彰显了人文气质,对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反塑作用。
目前,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已成为全国私募基金人才最为活跃的地方之一,管理资产规模高达1万多亿元,有三分之一左右投向了各地的实体经济,有效助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金融小镇、渔港小镇、光伏小镇、丝绸小镇、江南药镇……一个个人才集聚高地,正引领浙江经济向着更高水平稳健前行。
园区招商|特色小镇|产业园区|产业地产|工业地产|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