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中国红木产业之都——中山大涌镇,可谓是好事连连。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公布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名单,大涌红木文化旅游小镇赫然在列;广东省公布首批特色小镇示范点名单,大涌也光荣上榜;镇域历史上第一个4A级景区——中国(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正式挂牌;一年一度的湾区文化大戏——广东(中山)文化创意博览交易会再一次在大涌红博城圆满落幕……
细心的人发现,几桩喜事,反映的恰好是 “文化、旅游、产业”三个方面的成果。创新发展、产城互促的理念在大涌的实践中开花结果,也意味着中山对“产、城、人、文”融合的执着追求找对了方向,开始为这座城市重塑创新发展优势积累起沉甸甸的“镇能量”。
步入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特色小镇建设热潮涌动珠江口,以18个精挑细选的项目做先锋,中山这一创新矩阵布局中蕴含着怎样的开放大战略?
说起红木,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珍稀的木材,高档家具,还是可以世代传承的传家宝,抑或是传统文化影响下挥之不去的情结?可能都是。每一根红木的背后,蕴含着可以估量的价格和难以估量的价值。
天价红木如收藏在大涌镇红博城乌木馆的一套天价乌木家具——估值超出9.5亿元。这套家具净重950kg,制作材料每公斤超万元。按照材料成材率不到1%计算,即原材料价格为95000kg×1万元/kg=9.5亿元。如算上其艺术价值、科研考古价值等因素,则价值连城,不可估量。
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这款家具“见证”了近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经过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碳十四同位素测定,其树木原料米仔兰,被埋藏的年代距今长达4000多年!
在大涌镇,一根稀缺的木头经过“七十二变”,可以被制作成各种极其珍贵的成品。又比如,位于红博城一楼的古戏台,是国内唯一一座由名贵木材——红豆杉建造的戏台。红豆杉可是经过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
这种藏品价值的冲击以及穿越古今的震撼,每一个来到大涌的人,都能感受到。在集文商旅于一体的红博城内,既有各式红木家具、摆件可供挑选,还珍藏了诸多艺术品。从古戏台走到民国风情街,再到宋庭,仿佛是在时空隧道中漫步,一不留神就穿越了古今。
三十多年的发展,从一穷二白的小地方,从小作坊的遍布,到产业集群的形成,乃至引领着中国红木家具行业的发展方向,大涌镇,走出了旗帜鲜明的“崛起之路”。迄今为止,大涌红木家具生产及销售企业超过700家,拥有广东省名牌名标荣誉称号7个,规模以上企业200多家,产值过亿的企业8~10家,涌现了一大批品牌企业,形成了集研发、生产、展销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从2009年开始,伴随着浙江东阳、福建仙游的崛起,大涌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三分天下的格局形成。市场面前,大涌也面临着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早在“特色小镇”提法提出之前,大涌镇就一直在探索从传统专业镇到特色小镇的转型升级路径。根据规划,大涌镇将依托近40年红木产业发展基础,大力推进红木制造向商贸会展与研发设计两端延伸,推进红木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国际知名的红木文化体验区、全国红木产业创新发展的标杆,建设成为中国红木文化旅游名镇。
现如今,在特色小镇战略的带动下,大涌镇多家龙头企业也在积极加快转型步伐。逐渐往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红木家具企业发展,企业的创新力与活力、产品文化艺术附加值的打造、领头企业和区域品牌的塑造等方面成为大涌红木人最为关心的问题。
小镇域大战略
城市经济开启全新战场
大涌镇所取得的成绩和发展方向,仅是中山加快步伐重塑“镇能量”的缩影。以18个省级专业镇作为基础,今年以来中山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频频发力——
2月,经过激烈角逐,中山敲定首批18个市级特色小镇;
6月,中山五个特色小镇项目集中动工,许多镇区因此撬动了上百亿元的投资;
8月,广东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示范点名单公布,小榄菊城智谷小镇、古镇灯饰小镇、大涌红木文化旅游小镇三个项目成功入选;
古镇灯饰小镇、大涌红木文化旅游小镇先后入围国家级特色小镇;
无疑,当前这场致力于构建“创新大矩阵”的布局,正在深刻改变中山的专业镇发展模式。对此,关注镇域经济多年的产城创投-园区梦工场创始人陈迩有着深刻体会。
在他看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山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虽源自专业镇的活力,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专业镇普遍存在的产业低端、创新不足、品牌杂乱、竞争过度等弊端也不断出现,经济发展模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
从发展模式上看,中山的“一镇一品”或者“多镇一品”虽然仍有较强生命力,但仍局限于产业、经济概念,追求的只是某一产业的集群发展。这种单纯追求产业效应的模式,在当下驱动力正在不断减弱。
从城镇建设上看,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发展波浪式朝前推进,大量人口往城市聚集,城镇化很大程度上演变为一种“城市化”,重在如何让城市更城市、让镇更像城市,而忽略了镇本身的特色优势。在千城一面或千镇一面的城市化运动里,要重焕乡镇风采,纾解大城市病,专业镇必须要有新的担当。
当然,许多镇区掌舵者曾在不同的场合表达过相似的体会——
三角镇党委书记黄泽科表示,三角镇当前的产业发展水平与东北组团中心镇不相称,未来将主攻迪茵湖小镇和市级产业平台三角园,并通过京珠高速三角出入口互相连接。这两个平台一个代表了三角镇发展的进行时,一个则是未来时。其中,三角镇将重点通过特色小镇的建设对原有产业进行优化。
古镇镇党委书记刘建辉认为,当前灯饰产业正从“工业化制造”进入“艺术化创造”时代,文化已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是灯饰经济的独特资源。“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特色小镇建设,正是古镇灯饰产业通往“艺术化创造”的“金钥匙”。
打造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中山正在积蓄更强大的“镇能量”。
汇聚融合
镇域经济脱颖而出的必由之路
着眼当下,特色小镇建设是中山打破发展桎梏的需求使然;放眼未来,它更是中山践行大开放战略的必由之路——
从粤港澳合作到大湾区建设,从点状合作走向片区共生发展,珠江口区域发展找到了新支点、新平台,有抓手,有样板,有标杆,将带来更多产业互补、发展共融。新的历史机遇,呼唤更加优质的发展平台。重在塑造产业城市、生态人文、创新资源等相得益彰的新城镇发展生态,特色小镇这一建设追求,恰恰是吸引创业创新生产要素汇聚的关键。
诸多洞察先机的城市已经在快马加鞭布局——
在佛山,提出争取到2020年建成30个以上市级特色小镇、8个以上省级特色小镇、5个以上国家级特色小镇。据统计,佛山首批15个市级特色小镇总投资超过1000个亿。
在惠州,去年年底便提出推动特色小镇建设试点先行,建设广东“特色小镇创新特区”。今年以来,包括横沥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潼湖科技小镇等项目在内,惠州多个投资超百亿的特色小镇已经纷纷动工兴建。
镇域经济的新战场已经开启。面对新一轮的发展挑战,以18个特色小镇做先锋,中山如何打好这场突围战?
扎根于产业经济领域十五年的产城创投-园区梦工场创始人陈迩认为,在新阶段,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的要求更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其中,功能融合是基础,是关键。所谓功能融合,即实现产业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与生态、产业与城镇的功能融合。
陈迩认为,中山的重塑“镇能量”之路,应该往三个“功能融合”去思考。一是产业与文化的功能融合。通过对产业的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以主题产业园区、创意工厂、时尚文化空间等载体完善产业生态系统;二是产业与旅游的功能融合。通过产业旅游的形式,解决小镇旅游功能与产业功能相互独立的问题,从产业中衍生出科普教育、会展、观光休闲等功能;三是产业与生态的功能融合。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切实转变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观念。
“产业+文化+旅游”
产城升级大涌先行一步
走进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迎面扑来一阵木头的清香。从古戏台走到民国风情街,再到宋庭,仿佛是在时空隧道中漫步,一不留神就穿越了古今。拥有非常深厚的红木产业基础,整体街貌呈现出一个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这是大涌给人的印象,也是大涌发展红木文化旅游小镇的优势。
在陈迩看来,红木家具作为稀缺资源型产业,长期发展,需要延伸其产业链,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拓展,由制造业向文化创意产业延伸。在推进红木制造向商贸会展与研发设计两端延伸的同时,另辟蹊径,从全国红木家具专业镇“转型”为中国红木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而大涌,确实也是如此践行,未来大涌将整合隆都美食、舞龙醒狮以及武术等传统文化资源,发挥红博城4A级景区及文商旅综合体等旅游资源,推出特色旅游线路,引入琴棋书画、文房四宝、香文化、饮食等各领域的知名企业,丰富现有业态,加强大涌文化旅游的趣味性。
陈迩多次建议,大涌应该以更大的力度融入中山“全域旅游”规划大格局,加强与孙中山故里、古镇星光联盟等景区的联动,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扩大大涌的知名度,用木头演绎“文旅”大戏。
红博城就是大涌镇建设红木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思路的集中体现。项目位于大涌镇2.5平方公里红木产业聚集区的核心地段,投资48亿元,规划用地达300亩,建设面积共80万平方米,城内设交易、会展、鉴赏、主题旅游、餐饮娱乐等功能分区。红博城是大涌镇谋求打破红木生产专业镇这一产业单一维度的“主战场”,如何将文化旅游与红木生产制造进行创新结合,成了红博城最大看点。
城内建筑风格跨越了唐、宋、明、清、民国等多个时期,红木产品店家穿插布局于这些别具风格的建筑群中,商贸和旅游由此得到融合。城内二楼的岭南文化街尤为特别。文化街呈东西走向,全长200米,街道上有仿真天幕、仿真大榕树、民国时期海报、骑楼建筑等元素,形成一道独具岭南特色的骑楼街景。
而红博城红木博物馆群落则是红博城的“精髓”所在。馆内分为“崖柏馆”“黄花梨馆”“乌木馆”“延艺堂”等展馆,是全国首座大范围运用声光电科技的博物馆群。在黄花梨馆,游客可以看到在超过6米长的黄花梨木材上雕刻的清明上河图,也可以通过半球天幕投影和3D眼镜,感受黄花梨生长的环境。
大涌镇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并不限于具体的旅游看点打造,红博城还将商贸会展元素融入其发展当中。根据红博城董事长林孟礼先生的介绍,自2016年中国(中山)红博会举行,红博城以此为契机启动了“会展+文化旅游”的合作。红博会之后,包括前文提到的文化创意博览交易会等各种展会的接入,人气的带动,为红博城的旅游发展步伐带来了大跨越。
更可喜的是,在加快文化旅游发展步伐的同时,大涌镇正以红博城为载体,加快推动红木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大涌镇政府人士介绍,“从去年开始,大涌镇就大力推动红木家具学院规划建设,并与中南林业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达成了协议,在红博城打造红木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未来这里将聚集红木雕刻、家居设计和销售等领域的近千名专业人才,成为大涌红木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
由此可见,在“产业+文化+旅游”的理念下,大涌走在前方,探索出一条以文旅带动当地产业发展“行之有效”的特色小镇发展道路,为中山的小镇建设提供了更多可借鉴的实操经验。
而新晋国家级特色小镇所“导演”的这出文旅大戏,其实大幕才刚刚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