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产业运营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唯一出路


本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印发《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就特色小镇申报、建设等方面作出相关方面规范要求。这是对特色小镇房地产化等现实问题的回应。

 目前特色小镇建设正处于野蛮生长、快速扩张的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定调,可谓及时而必要。但规范特色小镇的发展,还需落到实实在在的产业运营上,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小镇发展核心在于产业运营

 近年来,在国家发展战略与多种政策的驱动下,各地掀起了开发建设特色小镇的热潮,其影响不亚于前30年的中国城市化。

 不少经济专家和行业人士评论,特色小镇是“即将到来的下一个大趋势”、“下一个风口”,在北京等中国的高收入、高储蓄人群较集中的地区,逆城市化居住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在缓解城市压力重塑社区模式方面,特色小镇建设有着深刻的社会价值。

 但“一窝蜂”式的开发热,也导致同质化、形式化、运营不足、流于“形象工程”等问题,有些特色小镇建设甚至成为房地产商制造库存的新手段,“房地产化”倾向明显。很多开发商缺乏产业内容与运营能力,也没有精心打磨的耐心和产业注入的考虑,仅仅追求急功近利的目标,导致一些项目虽是小镇,却毫无任何“特色”可言,特色小镇慢慢成为空城、死城。

 “产业是特色小镇的魂,小镇发展的核心不在于开发,而在于产业运营。”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合会执行主席杨乐渝就曾断言,如果不转变制造业的开发模式,只能把小镇变成新一轮的房地产开发。

 产业生态、运营能力缺一不可

 总结现阶段特色小镇的成功经验,完备的产业生态、企业强大的运营能力缺一不可。旅游小镇也好,文化小镇也好,无论小镇何种定位,都需要以产业为依托,立足各地区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挖掘最有基础、最具潜力的特色产业,以此为核心,延伸产业链条,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才能防止千镇一面和房地产化。

 如果产业链是小镇的硬件,运营模式则是小镇的软件。所谓运营模式,就是结合小镇的特色产业,打造具有特色的产业定位、独特品牌文化,以此融合小镇的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形成“微循环”式的生态产业圈。软硬相配套,方可保证小镇的顺利动作,为小镇持续赋能。

 奥伦达部落·原乡

 以奥伦达部落为例,在产业生态上,奥伦达部落以大健康产业为特色产业核心,遵从从生物—心理—社会(社群)医学范式,构建基础医疗和康养领域,建立完整的大健康体系,让奥伦达部落成为全球心身康养胜地。

 除大健康产业“标配”外,奥伦达部落结合自身特色产业和当地独特产业,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中心,形成“特色产业+特色+X”产业模式,将特色小镇打造为产业、生活、生态一体化的空间经济平台,形成可持续的微循环生态圈。

 值得一提的是,小镇成员可参与小镇X产业创建,这就是奥伦达部落的资本同创、运营同创和文化同创的三同创模式:让小镇居民同创产品、同创产业。目前奥伦达部落与其小镇居民完成了多项同创:其位于张家口赤城县的海坨山谷小镇,借助2022冬奥会得天独厚的优势,打造冰雪运动产业,先后与会员同创了亚洲最大的房车营地、高端团墅酒店,甚至与芬兰生活艺术家同创全北京海拔最高的1473咖啡馆。

 以人为本才能走得更长远

 “小镇本身只是空间载体,重点应该是回归到人的层面上来。”奥伦达部落董事长王仙山在中国特色小镇同创发展论坛上表示,要把这些物理空间真正的运营成人们朝思暮想,想要的梦中的生活、工作、休闲甚至是全周期的梦想生活。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建设特色小镇正是满足人们多方面对美好生活多层次的需求。具备人文关怀和特色产业上运营的特色小镇,不仅是地区发展差异化的体现,更意味着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人们需求会不断提升,人文的、健康的、幸福的特色小镇生活方式,有望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主流生活方式。只有做好产业运营,满足人居、文化、生活、生产等多元需求的特色小镇,才能焕发活力,保持长效发展。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