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与“色”特色小镇作为新兴产业的新载体

       近年来,浙江为推进产业升级和新载体建设扶植,相继开展了整合提升开发区(工业园区)、设立省级产业集聚区、培育培养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扶植省级旅游度假区等重大创新举措。为集中资源和精力,去年省里还组织构造编制了省级产业集聚区提升计划方案,支持在其内部设立高新产业园区

  同时,为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扶植,浙江积极开展了都市区建设扶植、美丽县城打造、省级中心镇培育培养、省级小城市培育培养试点,结合“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重大工程实施。特别是“两美”浙江的提出与建设扶植,正使浙江发展成长更有持续动力、持久魅力。

  但如何实现完成产业升级与城镇建设扶植间的互促共赢,即“产城融合”,对浙江来说,既是老课题,也是新命题。对此,省、市、县积极努力,在产业平台选址时注重大中城市郊区优先,或注重平台内部产业发展成长与城市建设扶植的同步推进,或注重加快增进平台与城市的功能对接与培育培养,取得了较好成绩。同时,杭州、湖州等市县,积极开展风情小镇建设扶植,以期实现完成城镇建设扶植与旅游、休闲、健康服务等产业,和特色传统产业、特色本土文化文明的融合发展成长。

  但随着新兴产业、新经济形态的不断涌现,仅注重“产城融合”还不够。因为对非银行类金融、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云计算,和文化文明创意、健康服务、工业设计、高等教育、科技研发等新兴产业而言,因其相关企业从业人员的特殊性,如高学历、高收入、高劳动负荷、高文化文明偏好等,其培育培养发展成长不仅需有充分的土地水电等要素支持、市场准入与税费优惠等政策支持,还需有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支持、现代交通与现代商务等功能支撑,更需有优美舒适休憩与人居等环境支持、文化文明彰显与身份认同等价值支持。

  从而,在“产城融合”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实现完成“产城人融合”,是浙江在新常态下,亟待加强研究和破题的一项重大课题,有着强烈的战略计谋与实际
价值。

  在这种类意义上,特色小镇作为新兴产业的新载体,无论是建设扶植理念、形态,还是建设扶植路径、机制,都应与现有中心镇、风情小镇、小城市培育培养试点等有所不同,也应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旅游度假区等建设扶植有所不同,需注重并有自身的特与色。

  其中,特色小镇的特,即特别之处,主要包含包括:产业特,主要为高新服务业中的某一行业甚至乃至其中的某一关键环节;人群特,从业人员以高智力者为主,多有着高学历、高收入;位置地位特,主要位于大城市内部(有相对绝对独立的空间)或周边合适的郊区(镇、村都可);功能特,主要为企业提供创业创新所需办公场所及必要的公共重大装备、实验室、图书馆,和为从业人员提供舒适、惬意的休闲和人居环境,交通、商业贸易、商务等其他功能,则多依赖周边大城市提供。

  特色小镇的色,即魅力所在,主要包含包括:生态环境优美,以助于加强增强对相关企业和镇民的吸引力,可以让居民舒心地创业、休憩或居住;文化文明底蕴丰厚,以助于加强增强对企业与居民的文化文明认同感或心灵归属感,也将积累、形成构成新的文化文明特质或亮色;身份认同度高,小镇有着区别于所依托依靠大城市的标示性风格、流行等,企业和居民多因此而自豪和珍惜。

  显然,特色小镇是以舒适休憩与人居环境建设扶植为基础、以特色新兴产业培育培养壮大为功能、以特色文化文明形成构成与认同为标示的“产城人”融合发展成长的新载体。从而,特色小镇既有传统镇的部分形态,也有其不同的内涵与要求。唯如此,才能跳出传统思维和工作事情定势,加强理念、模式形式、机制创新,保障其科学建设扶植,真正成为特色新兴产业发展成长的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