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城率看东莞

      以前,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候鸟迁徙,而随着社会发展,经济进步,冬春交替,冲击我们视野的无疑是新春佳节带来的返乡潮。一二线大城市都一改往日车水马龙的景象,纷纷上演“空城计”。北上广地铁、公交、街道一改常态我们可想而知,无须感叹。“空城率”不仅是流动社会的缩影,也是时代进步的见证。

      据南方日报报道,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空城率最高的十大城市分别是东莞、佛山、广州、深圳、长沙、上海、苏州、北京、武汉、郑州。从数据中不难发现,广东省成为“空城大户”,有四座城市进入前五,广州、深圳、佛山有超过六成的人返乡过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东莞有近七成(69.26%)的人返乡离开,当选春节期间最“空”的城市。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成为空城率最高的区域。北上广深都有超过一半的人过节返乡,依次分别为广州 (61.36%)、深圳(60.76%)、上海(56.76%)和北京(52.01%)。佳节至,他们奔赴往各自家乡团聚。

      把视野聚焦于第一“空城”东莞,看其经济增长情况,空城数据便不再让人惊讶不已。东莞的GDP规模虽然不及省内的广州、深圳等城市,但是相对全国其他城市却不逊色,常年保持高速增长。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东莞GDP6275.06亿元,同比增长8.0%2016年东莞GDP6770亿元,同比增长8.1%左右,增速高于全国全省。

      漂亮的经济数据的背后很好地体现东莞经济转型的成功。2008国际金融危机大状况挤压激发了东莞经济转型的决心。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推动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华为终端、维沃、欧珀、金立等大型移动通讯企业的崛起,使东莞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之一。去年东莞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6亿部,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六分之一。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人员流动性也明显增强。据智联招聘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东莞人才流动整体概况为净流入43%,净流出57%2014-2015年均维持在55%左右。

      随着东莞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吸引了更多高质量人才流入。其中电子科技、加工制造及大型设备更具代表性,在“互联网+”热潮推动下,通信/网络类人才同样大幅流入东莞。

      除了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东莞在区位、环境优势方面的优势同样明显。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深圳、东莞两大城市构成约2000万人口城市群,因地理位置相近、饮食习惯、城市文化类似,城市间人才交流日趋频繁,在产业、人才,甚至房价等方面,东莞都能享受到广州、深圳的外溢效应,对东莞的经济发展也大有助益。

     环境方面,空气质量虽不如深圳,但远优于广州。在珠三角城市群中,惠州居珠三角各市之首,东莞则位居珠三角城市第5名。

     优势虽多,东莞在金融方面的短板也较为明显。尽管东莞是全国第四个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万亿元的地级市,但上市企业数量仍然偏少。对此,东莞市已在去年也提出“十三五”把东莞建设成为广东金融强市的目标。让我们一起期待这座城市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