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 不是房地产的圈地运动
原标题:特色小镇 不是房地产的圈地运动
2017年,全国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项目总量达到了两千多个,从区域来看,小镇多集中在二线以下城市,政策春风下,特色小镇正成为众多房地产企业争夺的下一个风口,但同时,一些问题也浮现出来。
特色小镇
成为部分房企“掘金点”
当下的市场,对地产企业来说最头大的事情是后续如何发展,土地出让采取符合招拍挂形式,让拿地成本、门槛、难度、资金一路飙升,制约房企发展的不再是品质,土地储备才是下一轮玩家的筹码。
大城市无地可拿,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哪里?特色小镇为其转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一边是特色小镇的全国化布局亟需社会资本的参与,一边是房企发展面临升级转型,因此今年几乎所有龙头房企都说自己开始做小镇了。
碧桂园、蓝城、绿地、时代地产、华夏幸福、亿达、星河……能想到的几乎尽数入局。
碧桂园集团副总裁朱剑敏表示,小镇已成为碧桂园三大板块之一,所有的人才、资金、资源都往这三个方向调和。在“产城融合战略”发布会现场,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的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国强也意外现身,为“科技小镇”项目背书。
避免同质化
“不能什么都往里装”
一线房企大举进入,更多房企跃跃欲试,但真正该怎么玩,其实大家都还在摸索。根据官方定义,“特色小镇”具有明确定位,既不同于旅游区、建制镇、开发区、工业园区,又不是四者的叠加。
其内在要求是提高产业竞争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其外在表现就是“特色”,但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从既往特色小镇发展过程来看,很多建设者并未参透这点,地产化、同质化严重,泡沫滋生。
业内人士、中国产业集聚研究者杨建国表示,特色小镇现在到了一个关键转折节点,过去一段野蛮生长期,房地产化问题较为明显,这类项目的特点是,多集中在新兴产业或者旅游文化产业小镇项目,大家都在求新、求高大上,主导产业很多都是以虚拟经济、机器人等新产业为主,但是其实很多地方并没有这样的产业基础,一味求时尚、求新颖、求高端,很容易让特色小镇概念化、虚无化。
政策设防
“无地产、不小镇” 乱象
房企进入特色小镇领域,除了小镇千篇一律的忧虑,还有房企“圈地”的忧虑。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亚军表示,特色小镇受一些房企追捧,主要是因为解决了拿地贵的问题,但这与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背道而驰。“当下的特色小镇发展,一定要区别两大模式。一是特色小镇发展区别于地方债;二是区别于房地产,不能依托房地产销售作为整体的资金回收和回报。”
“无地产、不小镇”的乱象之下,政策已经开始设防。
2017年12月初,针对此前特色小镇建设中出现的典型乱象,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规范推进各地区特色小镇建设。
从鼓励到严控,如火如荼的小镇建设增添了几分理性色彩。
来源: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