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冠军产业发展报告
“全球约60%的小家电来自浙江慈溪”“全世界每10辆童车,就有4辆来自河北平乡”“全球每10朵茉莉花,就有6朵来自广西横州”“全国每10条马面裙,就有8条就来自山东曹县”“全国每3台振动筛分设备,就有1台产自河南新乡县”“全国每5颗猕猴桃,就有3颗来自陕西周至县”……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我国广大县域地区拥有众多的冠军产业。培育壮大县域冠军产业,是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是扩大国内需求、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单元,而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石,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要靠富民产业。当前,我国有1800多个县和县级市[1],覆盖七亿多人口,90%的国土面积。2022年我国县域经济GDP达46.5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为38.32%。
为助力推动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民网研究院推出《县域冠军产业发展报告》,研究县域冠军产业的特点、成长密码、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我国县域“冠军产业”相关支持政策概况
本报告“县域冠军产业”概念主要指在县域经济中的“单项冠军”,即县域中某一产业(产品)产值位居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我国广袤的县域地区是培育冠军产业的重要载体。在2022年至2023年工信部公布的两批次2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位于县域的达81家,占比高达40.5%。赛迪顾问的研究显示,截至2022年,县域13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的近1/3,分布在全国近600个县域。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县域经济与产业的发展,持续推出相关支持政策。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符合地方实际的扶持培育计划,推动县域冠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国家鼓励各地发展县域特色、富民产业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县域富民产业,为县域培育冠军产业提供政策支持与行业指引。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继续支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县城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重点镇集聚功能。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继续支持创建一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向县域延伸,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二)国家大力支持“专精特新”等企业培育
企业是县域冠军产业的重要组织形式和载体,对产业发展具有核心推动作用。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从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三个体系层面培育和扶持“冠军产业”企业发展。
2016年,工信部出台《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始连续每年公布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培育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评选名单。2018年,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并开启评选活动。2021年2月,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强调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9月,工信部提出到2025年培育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千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目标。2021年11月,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从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完善信贷支持政策等10个方面提出31项具体举措,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9月,工信部表示正加快制定《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科技创新、产业链配套、引才育才等方面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地方政府陆续推出冠军产业培育计划
地方层面,近年来,多个省、市、县出台了建设县域特色产业行动计划或方案,积极培养“一县一业”,推动县域产业发展壮大。
例如,安徽省于2018年印发《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方案》,提出打造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县域领军企业的建设目标。云南省于2019年发布《关于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全省择优创建20个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组织化、市场化水平高的“一县一业”示范县,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把小农户引入“一县一业”发展大格局。河北省于2022年发布《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行动方案》,提出企业上市行动、科技赋能行动、产业升级行动等六大举措,大力培育创新卓越的“领跑者”企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南省于2022年发布《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围绕产业基础,梳理确定最具优势、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聚力突破。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等。山东省于2024年发布《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提出“积极培育县域特色产业” 的试点任务。明确“结合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发展潜力,‘一县一策’打造县域产业地标”。
多个县级地区专门出台鼓励政策,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及企业发展。例如,浙江杭州庐县、淳安县、建德市等对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制造业“隐性冠军”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给予20万到200万元的奖励。河南长垣市于2021年出台《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培育行业“隐形冠军”实施意见》,明确“十四五”期间在全市中小企业中遴选30家左右“隐形冠军”培育企业,确认10家左右主导产品在国内行业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居前列的“隐形冠军”企业。浙江永嘉县于2022年出台《永嘉县隐形冠军培育示范县建设工作方案(2022—2024年)》,将从建立隐形冠军培育梯队、打造隐形冠军培育示范园区、提升企业专业化发展水平、推动企业精细化生产、鼓励企业特色化发展、激发企业持续创新动能、完善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等七大方面支持企业发展。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针对其核桃产业发文《关于印发南涧县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加强基地建设、加大财政金融支持等十大举措,推进核桃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现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我国县域冠军产业发展特点
表1:县域冠军产业代表性案例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各地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冠军产业,具有以下特点。
(一)覆盖行业广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县域冠军广泛覆盖国民经济的一、二、三产业,形成了特色种植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特色制造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农产品种植与加工型。例如,新疆伽师县有新梅专业村127个,新梅的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0%,产量占全国60%。河南临颍县全县休闲食品产业年产值已突破40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3、全市食品产业产值的1/5、全省食品产业产值的1/20,入围河南省最具竞争力“百亿产业集群”,被誉为“中国休闲食品之都”。
二是资源加工型。例如,内蒙古宁城县膨润土资源储备丰富,目前发展40多家膨润土加工企业,其中30多家是猫砂生产企业。全县猫砂年产量15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膨润土猫砂产量的2/3,是全国最大的膨润土猫砂生产基地[2]。贵州省玉屏县锰矿储藏丰富,锰系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较好。近年来该县的中伟铜仁公司生产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材料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3]。
三是纺织服装加工制造型。例如,浙江省诸暨市拥有全球最完整的袜业产业链,是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袜子产量约占全国的65%、全球的35%。福建省惠安县校服产业近三年来年均产值达250亿元,约占全国校服市场份额三分之一以上[4]。
四是设备和器材制造型。县域冠军产业广泛存在于器材设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零部件制造等制造业。例如浙江乐清市拥有“中国电器之都”“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中国断路器产业基地”等多张国字号金名片,主导产品低压电器占全国市场份额65%以上。江苏省丹阳市被誉为世界“眼镜之都”,镜片年产量4亿多副,占全国总产量的3/4。河北省定州市体育器材产业相关注册企业1000余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在健身路径、体育健身用品领域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5%左右,哑铃、杠铃等力量器械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25%左右[5]。
(二)地域分布广泛,是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新机遇”
我国中部、西部、东部县域地区均有形成冠军产业。随着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在中西部实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培育冠军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3年工信部公布的1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有19家位于中西部县域地区,占比约为20%。例如,在中部地区,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快递物流智能装备产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已集聚以中科微至为代表的行业龙头及关联企业152家,智能分拣设备产能规模稳居全国第一。在西部地区,四川省江油市特冶新材料产业发展迅猛。据媒体报道,国家高端兵器用材“江油造”占比达21%,汽车轮毂用锻件的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汽轮机叶片钢材料连续16年全国产销量第一。2023年,江油特冶新材料产业集群总产值268.15亿元,中小企业70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1家,带动江油本地人员从业共计2万余人。
(三)产业集群发展,是区域竞争发展的“新优势”
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信息流通、降低成本,产生规模经济和溢出效应。当前,不少县域冠军产业已实现集群化发展,企业之间形成互补和协作,共同打造区域特色竞争优势。
例如,2023年工信部公布的1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河北省景县橡塑管产业集群、山西省万荣县混凝土外加剂产业集群、安徽省太湖县功能膜新材料产业集群、湖南省邵东市打火机产业集群、四川省江油市特冶新材料产业集群、宁波市宁海县注塑模具产业集群、江西省永修县有机硅产业集群、湖南省汨罗市有色金属循环综合利用产业集群、贵州省玉屏县锰系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等多个县域集群[6]上榜,数量约占总数的40%。在2020年至2023年农业农村部批准创建的四批次18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中,仅前三批次就覆盖了全国1024个县(区、农场),其中县(市)是主力。
以山东曹县为例,曹县是我国汉服生产销售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国原创汉服生产之都”,占据国内汉服市场四成份额。目前,曹县已形成覆盖原创研发、设计制作、版权保护、裁剪打版、绣花印花、辅料辅具、展演展示、网络营销、售后服务的完整汉服生产产业链和汉服电商产业链。
(四)民营企业众多,是激发经济活力的“硬支撑”
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有创造力的重要力量之一。民营经济兴,则县域经济强。我国县域经济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7],县域冠军产业主要也由民营企业构成。民营企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持续激发县域经济的活力与潜力。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我国已累计培育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万家,其中民营企业占95%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民营企业占比也达80%左右。在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中,民营上市公司占百强县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八成以上[8]。以福建省晋江市制鞋产业为例。晋江被誉为“中国鞋都”,拥有安踏、特步等知名体育用品品牌,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年产16亿双运动休闲鞋,占全球产量的20%。数据显示,目前晋江民营企业占比达97%[9]。
(五)创新动能强劲,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
创新能力是县域冠军产业的核心优势之一。近年来,不少县域冠军产业以创新驱动,积极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跃进。
例如,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周巷镇被誉为“中国小家电之乡”,全镇拥有300多家小家电整机生产企业和近1000家配套企业,涉及100多个类别和上万种产品,产值高达1000亿元。近年来,为推动产业升级,当地政府制定了《慈溪市建设全球智能家电创新中心行动方案(2023-2025)》,启动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品牌质量提升、企业梯队培育等八大工程。当地不少企业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打造智能工厂,不断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运营转型。湖南省邵东市有打火机生产及配套企业100多家,年产量高达150亿支,占全球份额70%,年产值近200亿,拉动当地10万人就业。当前,邵东打火机产业正推进新一轮自动化改造,从“单个机器的自动化”过渡到“整条产线的自动化”。为推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当地投资2亿元成立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进行定制化产业升级,至今已研制新设备、新产品30余台(套),授权各类知识产权276件,形成5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四川省荣县工业用酒坛年产量30万件,占据全国45%的酒坛市场份额,土陶年产值达10亿元,全县土陶行业从业人员达3万人。2017年,荣县出台《关于推动土陶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工业陶瓷的技术改造和升级。荣县陶瓷协会先后与当地陶企,泸州、宜宾、隆昌等地共同制定质量技术规范、商标使用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进一步促进产业规范化发展。
(六)全球营销布局,是对外开放重要的“桥头堡”
不少县域冠军产业并非服务单一国家或小范围地区,而是选择全球化战略,面向全球营销产品。近年来,一些县城积极引进跨境电商平台,建设跨境平台共用海外仓,引导县域冠军产业企业走出去,加速国际市场布局。
例如,湖南省浏阳市的花炮内销量占全国的50%、出口量占全国的60%,被誉为“中国花炮之乡”。2020年至2023年浏阳烟花爆竹外贸进出口额快速增长,从18.6亿元增至40.5亿元。浙江省嵊州市被称为“中国领带之乡”,现有领带专业生产企业2000多家,年产领带1.1亿条,从业人员3万余人,领带产量在全国占比达90%、全世界占比达60%。河北省清河县的山羊绒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占全球总产量的40%。2023年,清河羊绒年产值达420多亿元,年出口额超25亿元,带动10万人实现就业。浙江省诸暨市被誉为“世界最大的淡水珍珠产销中心”,仅诸暨山下湖镇就出产全国80%、全球70%的淡水珍珠,2022年珍珠产品销售额超400亿元。近年来,山下湖镇正加速筹备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基地,引进跨境电商平台,抢占国际珠宝市场。
(七)带动就业创业,是吸纳就近就业“蓄水池”
县域冠军产业一般是全县最大的就业行业,提供广阔的就业市场,聚集了全县主要的就业人口,对吸纳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方面起到愈发重要的作用,是县域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渠道。
例如,河北省平乡县被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评审为“中国童车之都”,玩具和儿童用品企业多达2600多家,从业人员超12万人,占比超过全县32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全县年产童车约5000万辆,智能电动玩具约6000万台,占全国的50%、全球的40%,营业收入达300亿元左右。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是全国最大废旧布角料集散地。苍南县经信局数据显示,全县现有2400多家企业从事纺织生产,近5万人从事再生纺织业。苍南县宜山镇被称为“纺织之乡”,小镇6万多常住人口中,有近2万人从事废布料的回收及再加工。江苏省盱眙县被称为“龙虾之都”,小龙虾养殖面积达83.5万亩,小龙虾年产量约12万吨,交易量约17万吨,全县拥有小龙虾相关产品加工企业70余家,超过1/4的人口从事与小龙虾相关的产业。
(八)城乡融合发展,是激活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引擎”
县域冠军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将推动产业园及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县域交通、通讯、建筑、餐饮等产业发展以及人口聚集,推进新型城镇化。另一方面,在以农村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县域,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农户”等产业经营形式广泛存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成为激活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例如,广西南宁横州市拥有全球最大的茉莉花产业基地和茉莉花茶加工中心,是世界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生产中心、世界茉莉花都。2023年,全市生产茉莉花种植面积达到13.1万亩。目前,横州建立“科技+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增加农民及脱贫户收入。此外,横州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茉莉花产区乡(镇)、村发展成立50多个茉莉花种植协会、合作社,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带领群众致富。陕西周至县猕猴桃种植面积43.2万亩,是世界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年产鲜果55万吨,年综合产值达80亿元,被誉为“中国猕猴桃之乡”。当地从事猕猴桃及相关产业的农户8.5万户,有效促进农民增收[10]。
三、我国县域冠军产业的成长密码
我国拥有特色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的县域众多,如何才能独树一帜培育形成冠军产业?
一类是产业发展“从小到大”。当地对特色资源、特色产业以及特色服务长期深耕,通过“自下而上”的市场竞争以及地方政府“自上而下”的规划与推动,逐渐将特色资源、产业与服务转化为产业优势与品牌竞争力,最终形成冠军产业。
另一类是近年来异军突起,产业发展“从无到有”。当地政府抓住近年来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产业转移等机遇,进行前瞻规划与制度创新,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以及规划园区、引进龙头企业等方式,推动产业快速培育与成长壮大。
(一)对特色资源、产业及服务的长期深耕
特色资源禀赋方面,我国不少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矿产等资源,具有发展某些产业的自然禀赋与资源优势。
例如,广西河池宜州自明代嘉靖年间开始种桑养蚕,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宜州开始建设桑蚕茧丝绸特色园区。目前宜州有桑园面积38万亩,鲜茧年产量6.71万吨,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连续17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已形成“桑—蚕—茧—丝—绸—服装”“桑树(果)—桑枝(食用菌、生物碱提取、生物发电)—桑叶茶(桑叶固体饮料)—桑果酒”“下茧(废丝)—蚕丝被”“蚕蛹—饲料(食品)”等产业链。
特色产业方面,在制造业、传统工艺等方面,一些县域本身拥有一定产业基础。例如,河北省河间市被誉为“中国工艺玻璃之都”,其工艺玻璃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40余年发展,河间市目前拥有工艺玻璃制品生产企业252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年产值达70多亿元,产品远销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河南省虞城县被誉为“中国钢卷尺城”。当地钢卷尺产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虞城县钢卷尺由庭院式作坊向机械化生产转型。经过多年发展,虞城年产各种钢卷尺3.8亿余只,占全国钢卷尺市场的85%以上,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河南省新乡县振动产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末,曾为新乡赢得河南省八大特色产业基地之一的美誉。经过多年的长足发展,新乡县振动企业从小到大。目前,全县拥有振动设备生产企业334家,配套生产企业110家,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振动产业总产值近百亿,占全国振动产业总产值30%左右。
特色服务方面,福建省南安市不是石材的主产地,既不产大理石,也不产花岗岩。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南安开始从国外进口石材在本地加工,再销往巨大的国内市场和世界各地。目前,南安进出口石材量占全国总量的70%,是“一带一路”上最大的石材加工、出口基地之一。
(二)承接产业转移,积极规划园区及引进龙头企业
为了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近年来一些中西部县域通过规划园区、招商引资等方式,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催生了新的县域冠军产业。
例如,湖南省桂阳县抓住近年来家居等传统制造业从广东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建立家居智造产业园。该产业园是桂阳县采取以商招商、协会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的模式,引进广东家具协会合作开发的一个特色园区。通过行业协会深度合作、落户企业召开招商推介会等形式,吸引东莞家具企业的抱团转移。通过家居产业补链强链延链项目、对接家居龙头企业等形式,促进全产业链引进。目前,桂阳家居智造产业已成功申报规上工业企业16家,累计完成固投130亿元,家居智造产业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度增长15%,产品远销亚洲、欧洲、北美及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成为拉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广东省罗定县过去以优质稻米享誉中国。近年来,罗定县抓住手机、电动车发展的机遇,通过引进行业龙头广东微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发展“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简称MLCC)电子元器件生产产业。目前,罗定县每年有数千亿片MLCC供向海内外的电子设备生产企业,仅广东微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超微型MLCC市占率就排名全国第一、全球第三。2023年,罗定有307家电子企业实体(含个体户和小作坊),规模以上企业9家,电子行业工业总产值29.1亿元。
(三)抓住技术革命机遇推动产业转型
近年来,一些县域抓住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积极发展相关产业,“从无到有”建立了新的县域冠军产业。
例如,山东曹县原本是传统的农业县。近年来,曹县抓住互联网电商蓬勃发展的机遇,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曹县淘宝村已发展到168个、淘宝镇19个,电商企业5500余家,网店6.6万余家,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第二“超大型淘宝村集群”和“江北最大的淘宝村集群”。
安徽省南陵县曾是传统农业县,没有显著的资源禀赋。2017年左右,当地抢抓智能快递物流装备产业风口,依托长三角腹地的独特区域优势,积极发展智能物流装备产业。目前当地共有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关联企业164家,涵盖智能物流装备6大系统(揽收拣选、运输配送、装卸搬运、存储输送、包装加工、信息处理),形成快递业装备18项核心部件研发设计生产服务链条全覆盖,智能分拣设备产能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智能仓储设备、末端配送设备、绿色包装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2021-2023年智能物流装备规上工业产值由35.3亿元增长到64.85亿元,规上工业产值占比由30.1%增长至43.1%。
四、县域冠军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地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协同发展待深化
中西部县域经济崛起势头强劲,但目前冠军产业仍呈现出东部地区多、中西部较少的现象。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为例,地域差异较为显著。东部地区占所有企业总数的58.9%,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企业占比分别为22.9%、13.0%和4.4%[11]。此外,一些中部西部省份冠军产业集中于某几个强县,其他县特色产业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中西部地区冠军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的客观因素,也存在政策引导力度不足,特色资源、产业与服务潜力挖掘不足,产业规划政策变更频繁等问题。
人民网研究院调研发现,一些县域冠军产业专业化配套生产和配件专业市场格局尚未形成,企业关联度和协同性不足,存在各自为战、无序竞争的现象。个别县域过于追求“专精特新”“新三样”等产业,忽视因地制宜及传统行业发展,导致产业同质性强。一些县域产业企业产品开发力度不足,本地龙头企业培育不足,不能有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无法有效推动县域产业结构优化。
广东某制造型县域冠军产业相关企业人员反映,“当地产业由于没有公共服务平台,存在发展各自为战情况,呈现分散、无序、弱小问题”。河南某制造型县域冠军产业相关企业人员反映,“一些中小企业为开拓市场,采取一些无序竞争行为,严重影响产业的良性发展和区域品牌形象。”
(二)产业附加值不高,数字转型升级待加强
当前,各地县域冠军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优势,但现代化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存在一些短板。一方面,在一些县域冠军产业中,纺织、农产品加工等传统制造业企业占比较大,生产效率偏低,附加值不高,高附加值及高科技含量企业偏少。由于经济大环境变化,一些县域冠军产业出现利润逐年下滑的现象。陕西猕猴桃产业相关企业人员称,“我国猕猴桃单产仅为新西兰的1/3,亩均收益仅为新西兰的1/6,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业技术的使用与新西兰还有一定差距”。
另一方面,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加速发展,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但一些县域冠军产业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表现较为滞后,中小企业创新动能不强。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80%的中小企业仍在数字化转型探索阶段,仅有10%左右的中小企业开始实施数字化转型。河南某制造型县域冠军产业的政府相关人员反映,“与先进地区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相比,当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设备不新,工艺不优,在调结构、促升级的大背景下,企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任重道远。”
(三)风险管理能力不强,质量品牌建设待提升
人民网研究院调研发现,各地虽然培育发展了许多县域冠军产业,但存在自有品牌少,或市场价值高、影响力大、识度高的品牌较少的问题,整体品牌影响力不强。陕西某县域冠军产业政府相关人员反映,“由于终端宣传少、品牌包装应用少,消费者对当地农产品的认知度不高,当地农产品的溢价较低。当地农产品收购价虽然与国内其他产区相差不大,但零售价与国外同类农产品相比相差甚大”。
人民网研究院调研发现,个别县域冠军产业存在粗放式经营现象,产品质量不一、良莠不齐,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有待提升,风险管理有待加强。广西某农业加工型冠军产业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反映,“当地缺乏规范种植指导,一些种植户对农药残留认识不足,或虽有所认识但为追求产量高而顾及不了。”
缺乏风险管理极易重创县域冠军产业发展。例如,湖南省岳阳华容县是全国最大的芥菜集中生产区,芥菜系列加工产品占据全国同类产品销售市场60%以上份额,芥菜年鲜产量100万吨,总产值近80亿元,带动当地近13万人就业。2022年央视“3.15”曝光华容两家酸菜企业生产原材料卫生问题,当地酸菜产业遭遇重创。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是“全国最大的毛巾生产基地”,毛巾生产企业4205家,各类织机4万台,从业人员16万人,年产毛巾35亿条,占全国总产量的30%。2020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当地存在劣质毛巾问题,引发广泛关注。之后,包括天猫、京东、拼多多、苏宁等电商平台全网下架高阳生产的品牌毛巾。
此外,当前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西方一些国家施行一系列市场分割、关税壁垒等办法, 对我国一些产品实行准入限制,试图降低我国产业的竞争力。陕西某农业种植加工型冠军产业政府相关人员称,“当前有国家倾销与反倾销调查不断。一些国家对我国国产的一些农产品实行准入限制,导致产品出口渠道不够顺畅。”
五、县域冠军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县域产业协调发展
我国县域数量多,县情差异大,但普遍拥有独特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或特色服务。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将县域经济与区域城市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统筹布局,引导产业链合理分工,实现县域产业功能互补、产业配套、优势竞争,避免出现产业过于同质化。
例如,东部县域地区在已有特色产业优势基础上发展新兴产业,中西部县域打造一批产业转移承接载体,同时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不同地区县域产业合作与产业共建。此外,可以通过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等,支持和推动更多潜在县域冠军企业入选,或者打造“国家层面的县域版本冠军产业培育计划”,在资金与政策方面给予扶持。对于一些优秀县域产品,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对照欧盟、北美等经济发达体产品进口标准和体系,遴选一批国内产品,建立出口创汇示范基地,增强中国县域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省级层面建议结合本省优势,加强对县域特色产业规划布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品牌打造等工作的总体谋划,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二)加大龙头培育,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地方政府能否精准把握产业与技术革命的机遇,能否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政策支持与产业引导,是壮大县域冠军产业的关键。
地方层面要依托本地特色的资源、产业或服务,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引导资源向特色产业集聚,打造细分优势。具体而言,一是加大政策要素保障。在税收优惠、土地使用、资金扶持、人才保障、财政补贴等方面进一步给予特色产业支持;二是推动县域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县域一头连接中心城市,一头连接广大镇村,劳动力优势明显。建议鼓励动员广大县域的农民与居民通过家庭经营、合作社等模式参与特色产业发展,形成规模化优势;三是加强产业引导实现集群化发展。通过完善服务体系、引进龙头企业、产业链招商等举措,吸收、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进而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四是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发挥好龙头企业作用。协调金融、技术等部门重点支持推动县域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引导龙头企业集聚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打造县域冠军产业发展强引擎。
(三)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县域冠军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鉴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建议各地政府相关部门重点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摸清县域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立足“线上+线下”,搭建直播电商基地,引进直播平台以及跨境电商平台,完善国内国外市场数字化布局,拓宽销售渠道。二是通过宣传引导、标杆示范、行业培训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县域冠军企业对数字化转型重要性、必要性的理念认知水平;三是加大县域产业数字化应用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鼓励县域龙头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及“上云用数赋智”,进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四是地方政府积极搭建产学研科技平台,强化院(校)企合作,进一步推动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产业要素跨界融合,着力推进成果转化,促进县域产业集群提质增效。五是加强数字化人才引进,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四)严格质量管理,完善产业产品标准体系
制定标准体系是防范化解“劣币驱逐良币”风险,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建议各地进一步制定完善县域冠军产业标准体系,确保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产品产业质量提升,实现从卖产品到定标准的转变。
全面加强县域冠军产业质量安全与加强风险管理,通过建立并推广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建立县域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强化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等手段,以有效监管为县域冠军产业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五)强化品牌塑造,实现传播赋能、媒体赋能
积极应用智能互联网时代各类媒介平台,实现传播赋能、链接赋能。
首先,实施品牌化策略,强化县域冠军品牌宣传推广。通过制定品牌培育的战略规划,提供政策性支持,打造区域品牌,进而提升县域冠军产品的附加值及市场竞争力。大力开展县域冠军产业与产品宣传推介,讲好县域冠军产业富民故事,为特色产业品牌传播赋能,引导更多社会资本、人才与技术进入县域产业。助力县域冠军产业拓展海外电商渠道,提高产业产品海外传播效能。加强与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平台、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等合作,建立新媒体平台传播矩阵,不断拓宽冠军产品销路与品牌影响力。
其次,加强与主流媒体等权威平台合作,以多种方式搭建产业合作平台,持续壮大人才队伍,优化营商环境,实现链接赋能。如在人才与就业对接方面,通过媒体等渠道广泛链接高校毕业生,搭建县域冠军产业与高校对接桥梁,在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县域冠军产业就业蓄水池作用。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借助人民网建设的“领导留言板”平台等,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惠企利民的意见建议系列征集活动,广泛收集产业中各类经营主体遇到的实际困难和急需帮扶的问题诉求,打造政企沟通桥梁。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是指导各地从实际出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法论,也为县域培育冠军产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全面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县市需要立足自身优势抢抓机遇,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力争培育更多冠军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