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力争2020年建成 约30个特色小镇

惠州力争2020年建成 约30个特色小镇
图为风景优美的双月湾镇。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产业重镇林立,从生产制造到创新“智造”,小镇经济风潮涌动。在发力创新驱动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背景下,惠州如何“玩转”小镇经济,打造一批“惠声惠色”的特色小镇?

  2016年11月底,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以建设特色小镇为抓手,着力推动县(镇)域经济加快发展。坚持“一镇一主业、一镇一风貌”,推动专业镇升级发展,探索建设创新小镇、康养小镇、旅游小镇等各具形态的特色小镇,提升特色小镇凝聚创新要素、促进经济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近一年来,惠州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有了新进展。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出台《惠州市特色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惠州特色小镇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市发改局副局长黄俊堂介绍,根据方案,惠州将重点培育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生命健康等特色小(城)镇,力争到2020年建成30个左右特色小(城)镇。

  特色小镇将发力七大新兴产业

  在致力于打造“广东硅谷”的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碧桂园创新小镇、思科潼湖科学城等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推进。

  惠州潼湖科技小镇最近入选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公布的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示范点名单,成为全省唯一一个直接以“科技”冠名的入选特色小镇。一座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小镇、一个世界级物联网创新产业基地有望崛起。

  未来,这种有“惠味”的特色小镇在惠州将会越来越多。按照方案,到2020年,全市力争建成30个左右的特色小(城)镇。其中,建成约15个产业集聚发展、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城镇功能完善的美丽特色小城镇,约15个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机制“活而新”的市级特色小镇

  市发改局负责人透露,惠州的特色小镇将大力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新材料、生命健康、文化旅游、时尚创意及高端服务七大新兴产业,推动形成新的产业特色。特色产业以一业为主,3—5年内主导产业税收要占特色小(城)镇税收总量的70%以上。

  方案明确,特色小(城)镇以主导产业为导向,原则上全市每个细分产业只建一个特色小(城)镇,新引进的产业项目一般要求布局到同类产业特色小(城)镇。

  根据目标,惠州将努力实现全市特色小(城)镇3—5年内新增有效投资超过1000亿元、200家高新技术企业、15个创新创业团队和300名高端人才,成为惠州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型升级的新力量。

  结合城市发展新定位建设6条廊道

  “好山好水好空气”是惠州的名片,打造特色小镇,惠州的“特色”在哪里?

  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秘书长邢军表示,随着人们对更好生态、更好生活环境的追求,生态好、资源好的中小城镇迎来发展契机。中国市长协会小城市(镇)发展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杨天举非常看好惠州发展特色小镇。他曾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以罗浮山为例,可结合良好的山水生态、宜居宜业宜商的环境,以及葛洪文化、中医药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做文章,通过特色小镇建设带动生命健康、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

  如今,结合“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城市发展新目标定位,惠州正谋划打造一批有“惠味”的特色小镇。按照方案,惠州将建设六大特色小(城)镇廊道,分别为龙门—惠东大绿色产业廊道,龙门—惠城区现代康养产业廊道,博罗—仲恺高新区创新产业廊道,中心城区、惠阳—大亚湾高端装备产业廊道,惠东—惠阳红色旅游产业廊道,环大亚湾滨海产业廊道。

  黄俊堂表示,以绿色化、现代、山水三大元素为线条,点线结合,串珠成线,建设6条廊道是惠州特色小(城)镇建设的一个创新举措。

  杨天举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等一起参与,把产业、金融、科技、人才、互联网、土地等要素整合起来,结合本地特色进行创新,最终实现特色小镇的产城融合、创新驱动。

  这正是惠州发力的方向。黄俊堂介绍,按照“示范一批、创建一批、培育一批”的分类培育路径,惠州将通过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重点培育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生命健康等特色小(城)镇,打造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的亮点和品牌。

  文化类特色小镇要达4A级景区标准

  市发改局负责人介绍,特色小镇分为特色产业类、科技创新类、历史文化类(综合文旅类)等主要类型。特色小镇规划空间范围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特色产业类和科技创新类特色小镇要达到3A级景区标准,历史文化类(综合文旅类)特色小镇要达到4A级景区标准。

  按照要求,特色小镇主导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要达到10%以上,对定位高端制造业以及工业产业的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有效投资50亿元,山区地区投资额可放宽至30亿元。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意创业、生命健康、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项目投资30亿元。

  在惠州,特色小镇被寄望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成为创新高地。惠州明确提出,特色小(城)镇要大力引进国内外产业龙头企业和实力雄厚的优势企业。依托科技创新与生产制造的特色小(城)镇至少引进1个总投资达5亿元以上项目,依托文化创意与现代服务的特色小(城)镇至少引进1个总投资达3亿元以上项目。每个科创类特色小镇聚集不少于30家高新技术企业、2个创新创业团队和50名高端人才。

  该负责人表示,2017—2018年,惠州力争培育10个左右特色鲜明的特色小(城)镇;2019—2020年,力争培育大约20个特色小(城)镇;2020年后,力争形成一批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引领惠州新型城镇化建设。

  成立基金、专项人才计划扶持小镇

  支持特色小镇建设,惠州如何“放大招”?

  记者留意到,方案明确,对纳入市级及以上特色小(城)镇创建范围的建设项目,整体性纳入市年度重点项目。支持特色小(城)镇整合和营运统一品牌,鼓励特色小(城)镇以企业和项目形式整体打包进入证券市场。

  土地要素支持方面,惠州将对完成年度建设目标并评估合格的市级特色小(城)镇优先安排解决后续用地指标;对完成国家、省级特色小(城)镇建设目标并评估合格的,按照国家、省相关政策予以奖励;对达不到建设目标或评估不合格的,在次年年度计划指标中加倍扣减。

  小(城)镇建设须大量资金,钱从哪里来?

  市发改局负责人表示,对纳入国家、省级建设的特色小(城)镇,除享受国家、省相关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外,还享受市级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财政金融支持。市成立特色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相关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还将探索产业基金、股权众筹、PPP等融资路径,加大引入社会资本的力度,用于特色小(城)镇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孵化平台以及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等项目的建设。

  黄俊堂介绍,根据方案,惠州将实施特色小(城)镇专项人才计划,围绕七大新兴产业领域,市重点支持引进和培养一批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创新团队,对其中重要人才实行“一人一议”,适度倾斜支持。同时,成立首批50名专家以上的惠州特色小(城)镇新型智库联盟,不断满足科技、财务、人才、法律、保险等各项专业服务。

  惠州市特色小(城)镇“六廊相连”总体思路

  绿色化廊道龙门—惠东大绿色产业廊道龙门—惠城区现代康养产业廊道现代廊道博罗—仲恺高新区创新产业廊道中心城区、惠阳—大亚湾高端装备产业廊道山水廊道惠东—惠阳红色旅游产业廊道环大亚湾滨海产业廊道

  ■延伸

  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

  调研组点赞惠州

  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调研组撰写的《广东省特色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多次点赞惠州。

  此前,受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委托,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调研组到惠州等地考察并形成该调研报告。其中,对于“依托房企转型,探索面向新兴产业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着墨颇多,认为惠州潼湖科技小镇积极探索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新模式,谋求自身的转型与变革。

  报告同时提出,地方政府应强化对小镇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发展前景、参与主体和实现路径等方面的严格审查和有效引导,对特色小镇的空间规划、土地资源投放规模和节奏、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要求等出台必要的规范,引导市场主体切实培育高端功能和新型产业,并对此类经验加以推广。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