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盘活绿水青山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刚过去的6月杨梅满林,“浙江最甜杨梅之乡”——丽水市缙云县仁岸村的杨梅开始大批量采摘。不过,“梅名远扬”的仁岸村,一度却是“霉名远扬”。不少游客反映,仁岸的杨梅虽好,但村庄环境差。
如今,“落后村”已经变成了“标杆村”,修村道、植绿化、建公园,前前后后,仁岸村总共投入700多万元,成了十里八乡看齐的标兵,生态红利持续释放。这得益于缙云县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缙云虽然地处浙南腹地,但与四地七县交界,地域文化包容,思想观念活跃。缙云县委书记杨秀清告诉记者,近年来,缙云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发展全域旅游,成为“诗画浙江”的典型代表。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杨秀清认为,只有把产业搞活了、搞强了,农村才有活力,农民才有奔头,乡村振兴才有源头活水。缙云人开始盘活绿水青山,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中国黄茶之乡
缙云黄茶最早源于当地一株变异茶树,经过10年培育,黄茶已经成为缙云的一块“金字招牌”,与西湖龙井一并成为G20杭州峰会的指定用茶。目前,缙云黄茶茶园面积突破1万亩,产量6.5吨,每公斤黄茶最高价近2万元,均价达4000元。
加强品牌建设
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缙云一方面凝心聚力培育产业,不断做强黄茶、茭白、杨梅等主导产业,另一方面,在强品牌上下功夫,依托“丽水山耕”“丽水山居”两大区域品牌,把更多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
特色烧饼产业
“缙云烧饼”是当地有名的传统小吃,缙云对烧饼产业实行标准化、国际化、品牌化、特色化建设,把“小烧饼”做成了大产业,走出乡村、走遍中国,传统小吃形成了一条特色产业链,带动近2万农民增收致富,成为浙江全省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截至2017年底,“缙云烧饼”产业年产值突破15亿元,烧饼品牌示范店达431家,遍及全国各省(区、市)和欧美、东南亚等12个国家和地区。
县委书记杨秀清说:“振兴农家小吃,并不仅仅是挖掘各具地方特色的小众私品,根本目的是为了挖掘乡村特色元素,走乡村特质发展道路,把传统产业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农旅深度融合
在围绕产业做产品的同时,缙云还着力打好“生态牌、文化牌、乡愁牌”,谋划农旅深度融合。
仙都风情绿道
今年初,全长8公里的仙都风情绿道全线基本完工。沿着绿道一路骑行,沿途风光秀丽、峰岩奇绝。婺剧驿站、黄茶驿站、书吧驿站等绿道驿站尽显文化特色。
“绿道是城乡通道、景城通道,是串点成线的美丽丝带。”缙云县县长李一波告诉记者,通过绿道,把缙云打造成为一个全域大花园的有机整体。在线位选择上,坚持景观优先、资源整合、辐射带动的原则,尽可能串联沿线村庄,促进民宿、农业观光、休闲采摘等产业发展,“以藤结瓜”,带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
缙云光伏小康工程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标,也是衡量“三农”工作的基本尺度。2016年,缙云开展“攻坚破难画句号”行动,探索出光伏助增、产业富村、市场联建、以花为媒、服务创收等精准帮扶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仙都街道鼎湖村通过“青山变银”,将集体近300余亩山地、林地外包给仙都旅游风景区,为村集体每年增收近50万元;壶镇镇湖川村则通过“空间换地”,腾出1.3万平方米村集体土地用于排屋、临街商铺等建设,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0多万元。目前,缙云116个省定集体经济薄弱村已全部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
2017年,缙云实现旅游总收入132.9亿元,同比增长21.3%;旅游业增加值占比达8.1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0.61个百分点。
来源: 缙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