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盐城市紧扣“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发展导向,坚持企业主导、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相结合,在苏北率先建成首家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实施集聚化提升、示范化引导、精准化服务,不断做大产业盘子,有效做活运作机制,打响了盐城人力资源服务特色品牌,在苏北乃至全省构建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群。目前,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550多家,培植全国人力资源服务诚信示范企业2家、全省骨干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年营业总收入达到100亿元。
集聚化提升
建设“联合舰队”
配齐产业服务链条。盐城市围绕企业的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配置、成果转化、载体建设等重点环节,实行差异化招商,引进12家外包、猎头、测评等知名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填补了产业链条空白。同时围绕推动人力资源产业本土化发展,培育了盐城人才网、盐城新城、江苏国信等20个具有影响力的本土机构。
发挥品牌引擎效应。重抓全国人力资源高端、前沿机构引进,博尔捷、中智、英格玛、天坤国际等30多家机构入驻园区,充分发挥了品牌引擎效应,有力提升了核心竞争力,目前盐城人力资源产业已涵盖人才派遣、人才培训、服务外包、人才猎头、管理咨询、人才测评、人才网络和劳动法务等八大板块和金融、法务、财会、创意等四大补充板块,形成了产业链全覆盖、上下游无缝对接的产业格局。
激活市场运营机制。在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招商、管理和运营过程中,坚持市场化原则,与上海博尔捷集团合作成立产业园区有限公司。创建人力资源精英微信交流群,吸纳省内外千名业界大咖、企业主和HR经理,为大家提供了业务研讨、供需对接、服务优化的“零距离”交流平台。
示范化引导
培植“骨干龙头”
强化政策扶持。盐城市率先在苏北成立了市级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在苏北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还出台了鼓励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政策意见、人力资源服务诚信等级评定办法,并在盐城“515”引才计划中,对人力资源机构引进紧缺人才的,给予专门激励,构建了“加快产业集聚、规范行业管理、强化品牌提升、推进以商引商、促进诚信建设”等全方位的扶持政策体系。
强化专门服务。为人力资源产业发展提供招商引资、落地跟踪、协调保障、扶持壮大等综合服务,在盐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一层专门设立3000平方米大市区综合人力资源市场,设置200个标准摊位,开辟了2000平方米的“M+创客工场”就业创业孵化平台,搭建政策集成、管理集约、服务集中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仅2017年就举办50多场招聘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5.3万个。
强化多方交流。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帮助供需双方搭建对接平台,深化人力资源机构、企业与院校的多方对接。近年来,该市还先后承办了江苏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举办了盐城市场化高端引才研讨暨人力资源服务供需对接会,同时定期组织园区机构抱团进企业、进社区、进园区、进校园,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接洽,实现县(市、区)、高职院校全覆盖。去年5月江苏省人力资源产业园服务高校毕业生“十百千万”行动首场活动设在盐城,密集举办了“十百千万”行动开场活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大学生就业创业分享、“百名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启用人社部“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招聘服务平台”智能匹配系统,吸引200家大数据、智能装备行业精英企业、3000多高校毕业生与30家知名人力资源公司现场交流合作,架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金桥”。前不久,10多家人力资源产业园骨干企业分赴河南、山西、四川、重庆等人力资源大省市,开展劳务协作活动。
突出精准化供给
提供服务“特色套餐”
围绕主导产业,实行专业机构集聚专业人才。盐城市重点发展具有电子信息、新能源环保、机械制造、金融商务等专业特色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围绕全市“五个一”战略工程和产业创新“十大”工程,针对性引进重点专业人才,进一步充实行业人才储备。目前,盐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与市内盐都智能终端产业园、东山精密、日凯电脑配件等多家重点园区、大项目大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仅春节期间就帮助引进紧缺人才万余人。
围绕新兴产业,实行高端机构引进高端人才。策应创新驱动战略,依托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重点引进一批符合盐城新兴产业发展导向的高层次人才。对猎头机构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补贴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可给予4万-8万元/人的补助资金。累计引进年薪20万元以上高层次人才近百人。
围绕小微企业,实行个性需求配送个性服务。充分调动市场专业力量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引导人力资源机构建立一对一“1+1”、多对一“N+1”人才配送专业服务机制,发布人力资源服务重点供应商名录,推荐优秀机构,派遣专业顾问,破解小微企业人才用工瓶颈,帮助企业实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目前,仅盐城大市区电商、服装、汽车配件等行业300家小微企业建立人才对接服务机制占比已达70%。
来源: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