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产城创投/园区梦工场
全国热线:400-002-1668
园区小助手:13380884233
邮箱:ciipa@ciipa.net
传真:0760-88261703


                顾问连线​

微信公众号

产城城创-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公众号
产城创投


产城城创-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公众号
玩转园区


产城城创-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公众号
园区梦工场

<
新闻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文章中心>地方专题>全国政协委员杨文龙:在粤港澳自贸区建设国际中医药产业“一带一路”创新示范园区

全国政协委员杨文龙:在粤港澳自贸区建设国际中医药产业“一带一路”创新示范园区

发布时间:2018-03-05 点击数:2942

提案一  加快中医中药产业发展 为“一带一路”人民健康服务

中医中药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又在人民健康事业中发挥独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2017年初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中药管理局发布《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这是我国第一个涉及到具体产业的“十三五”期间“一带一路”产业规划

存在问题

1.我国中医中药产业尚缺乏国际话语权

中国是中药的发源地,但无论是在产值上,还是海外市场的表现上,都被日韩等国家抢占先机。全球中药市场份额一年约800亿美元,我国占10%。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生产一些很便宜的中药材,出口到日本、欧洲,日本和德国以高附加值产品反倒成了中药市场最赚钱的国家。中药虽然在世界上的价值日益凸显,但我们国家在专利和知识产权方面所占的比重也不尽如人意。海外中药市场上,中国拥有专利权的仅为0.3%,而日本和韩国却占据了中药专利的70%以上。以海外超过300亿美元的中药市场计算,由中国生产的中药所占比例不超过5%。

2.中医中药国际合作发展不均衡

总体来说,中医中药在东南亚地区得到政府及民众的认可度较高,但在中亚、西亚、非洲等地区中医中药/传统医药普遍缺乏立法及管理,而欧洲地区对中医/传统医学的管理多以安全性为由,限制性法律法规较多。而其他国家和地区至今中医中药立法仍呈停滞状态。

3.“中国版”中医中药国际标准缺乏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缺乏统一的中医中药/传统医药相关国际标准及规范。目前,尽管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90多个国家制定了植物药注册标准,但整体而言,主要还是参照西药标准而制定的。实践证明,中医中药及传统医药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生产工艺、药理毒理、临床评价和产品注册等标准不能完全仿制现代西药和植物药。具中医中药及传统医药特点、被国家社会普遍认同的标准规范尚未建立。正是因为缺乏中国主导的中医中药国际标准,“一带一路”中医中药国际合作面临着诸多法律障碍和贸易壁垒。许多国家纷纷利用法律法规,对中医中药/传统医药的准入设置各种技术壁垒,使得中医中药/传统医药面临着新的障碍。

4.中医中药及传统医学知识产权面临威胁

欧美部分发达国家意识到传统医学天然药物中蕴藏的巨大财富,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对传统药物进行改头换面,然后再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此类生物海盗事件频频发生。如印度用于治愈伤口的植物姜黄及治疗低血糖症的植物苦葫芦在别的国家被授予了专利;我国的青蒿素、六神丸、牛黄救心丸等侵权案例等,给拥有原创传统医药知识产权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成为阻碍中医中药/传统医学国际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建议和对策

落实《中医中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还有三年不到的时间,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中医中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国内政策支撑体系和国际协调机制逐步完善,以周边国家和重点国家为基础,与沿线国家合作建设30个中医中药海外中心,颁布20项中医中药国际标准,注册100种中药产品,建设50家中医中药对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中医中药医疗与养生保健的价值被沿线民众广泛认可,更多沿线国家承认中医中药的法律地位,中医中药与沿线合作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因此必须以创新眼光和决策力高位推动,整合各类优质资源,积极创新试点,形成可带动、可复制、可持续的中医中药国际化推广模式。

一、在粤港澳自贸区(珠海横琴国际岛)建设国际中医中药产业“一带一路”创新示范园区

粤港澳自贸区既有中医中药资源积聚的内地作为依托,又是“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支点。利用自贸区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选址珠海横琴建设中医中药产学研创新示范园区,立足于中国中医中药产业标准制定及创新成果转化升级,为规划中的中医中药海外中心、对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提供有效模板及能力输出。具体包括五大内容:

1.建立“一带一路”中医中药产学研基地;

2.建设“一带一路”中医中药产业国际标准中心;

3.打造“一带一路”中药材国际基因数据库;

4.创建“一带一路”中医中药文化国际培训服务中心;

5.设立“一带一路”中医中药国际论坛永久会址。

二、园区项目建设将达到以下目的

1.建立“一带一路”中医中药产学研基地的目的,是依托港珠澳国际湾区独特优势,形成中医中药研究和产业转化能力。引导国际国内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大型医药企业进驻园区,共同推进我国中医药发展及更好的服务“一带一路”人民。

2.建设“一带一路”中医中药产业国际标准中心的目的,是联合丝路沿线各国共同制定并推广中医中药与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并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推进我国中医中药国际认证认可体系建设,引导建立国际社会能够接受和认可的国际标准和规范。

3.打造“一带一路”中药材国际基因数据库的目的,是积极扶植和鼓励丝路沿线中医中药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以“一带一路”中药材基因数据库为基础,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建立稀缺濒危传统药材资源保护预警系统及认证标准,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4.创建“一带一路”中医中药文化国际培训服务中心的目的,是以珠海横琴基地为平台,开展中医中药教育合作及培训,弘扬我国中医中药文化,为今后在“一带一路”以及世界范围内设立中医中药培训服务基地提供模板。

5.设立“一带一路”中医中药国际论坛永久会址的目的,是扩大珠海横琴在国际中医中药产业的影响力,确立中国在国际中医中药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引导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医中药合作与交流。

希望珠海横琴国际中医中药产业创新示范园区项目能够得到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重视,和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及中医药大学、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

提案二  加强慢病管理 服务人民健康

习总书记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康是每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基础,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管理好慢病,减少慢病的发生、降低慢病过早死亡率是一个国家和城镇的主要健康指标。慢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慢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烟草使用和有害使用酒精是慢病的四大危险因素。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取代感染性疾病,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头号大敌”。2017年,据某市调查,因心脑血管、恶性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慢病死亡人数约占全市死亡人数的81.3%。慢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民众健康和生命质量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存在问题

一、健康意识薄弱,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差。我国公民与发达国家健康意识存在较大差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不注意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导致营养过剩、营养失调,“高血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等增加,容易诱发慢病,加上对慢病的危害和慢病防治认识不足,缺少健康意识;对非法虚假广告盲目推崇,对科学的健康知识却较难接受,部分群众对检查、建档和听健康知识宣教有抵触情绪,给慢病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二、慢病管理团队的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全国大多数县市慢病管理团队由乡村医生、乡镇医院及社区的医护检验人员组成,担负着城乡居民和慢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治疗、随访和康复工作。由于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有限,加上检验设备落后和检验人员操作不够规范等原因,使得检验结果的精度失灵,群众的信任度不高,管理慢病的质量管理难以保证。

三、投入不足,慢病宣传难到位。慢病的健康教育宣传非常重要,根据国际健康管理专家测算,在预防上每投入1元钱,可以在后期治疗上节约9元钱,这就是1:9定律,达到花小钱防大病省大钱的目的。目前,全国有较多县市、乡镇健康教育宣传重视和投入严重不足,医院、社区没有设立健康教育的场所,健康宣传栏寥寥无几。

四、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双向转诊实践效果不理想。通过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为一些慢病人员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但医院之间信息没有共享,使得上下双向转诊不畅通,效果不理想。

五、中医药防治慢病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中医注重调理养生“治未病”的作用是公认的,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提前干预,而中医的防治慢病所发挥的作用不明显。

意见建议

一、关口前移,深入宣传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传媒,广泛传播慢病防治知识,寓慢病预防于日常生活之中,引导全民特别是中青年等高危人群自觉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个人对慢病知识的知晓率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此外,多渠道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人口素质、降低慢病的发病率,加强健康教育讲师团建设,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宣传全民健身的意义,并提供健康指导。各部门联合,打击非法虚假保健养生广告信息,宣传科普医学知识,保护老年患者自身利益。

二、加强慢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与市级医院交流和联系,建立相应的协调互动机制,如医院——社区开展签约合作医疗制度,开展常态化、常规化、制度化的签约合作医疗服务,由医院定期组织专家去乡镇卫生院(或村\社区)坐堂施诊、帮扶带教,择机选派优秀基层医师到省、市级医院进修学习,逐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健康需求。

三、加大投入,解决部分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房紧张问题。加大投入,采取鼓励企业家、单位、个人投入,财政配套支持多渠道办法,解决部分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问题,将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相应的附属用房和排泄物处理系统,促进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

四、信息共享,搭建慢性防治平台,慢病管理的核心是要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针对慢病病程长、病情复杂、用药周期长等特点,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加快建立以个人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开发适用慢病患者的集医、预防及管理为一体的应用软件,方便临床医生和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调阅使用。

五、发挥中医药在慢病防治中的独特优势。顺应国家加强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将中医药慢病防治服务工作纳入慢病防控计划,多渠道吸纳和培养中医优秀人才,积极培养基层中医全科医师,发挥中医药在慢病防治中的独特优势。改变以治病为中心的理念,转向以健康为目标,以服务为中心,全力加快“全民健康”建设。

来源:医药经济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