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所有的行业都值得重新干一遍”,那新时代的产业园应该怎么干?
中国产业园经济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紧随改革开放而来,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下的重要产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街头巷尾传颂着“只要下海就能发财”暴富神话,只要有点想法的,都开始筹谋当老板。于是小作坊、小工厂遍地开花,那时候市场空白,做啥成啥,这一市场经济的发展红利,造就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繁荣景象。小作坊、小工厂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为了顺应市场需求,中国开始了一轮自下而上的产业规模升级,于是投资兴建厂房的热浪席卷中华大地。为了合理布局工业,促进工业企业的集聚,以发挥集聚效应。政府借鉴国外优秀发展经验,创立了经济区或产业园。早期的产业园只有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随着发展,才有了现在类型十分丰富包括金融后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物流产业园区等以及近来各地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
中国园区的发展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产物,同时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产业园区规划布局与运营管理分析报告》显示,近些年来,产业园迅速在全国各地展开布局,各式各样的创意产业园、高新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从20世纪80年代至2013年,我国已批准了435家国家级产业园区、1222家省级产业园区。2013年,210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06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14%,2014年上半年,215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0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53%.由此可见,中国产业园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然而,近几年,中国产业园区的发展正在并将长久的陷入发展困境。究其原因大致有两方面。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与产业园区行业本身的问题。
有人说,2017年是经济环境最恶劣的一年。2017年中国的企业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严酷的市场洗牌。经济下滑、市场疲软、企业倒闭、、、人们戏言,2017年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真实写照,所有的企业都经历着一场生死浩劫。而产业园作为产业集聚的载体,它的生死在某种程度上与企业的荣辱息息相关。伴随着2016年以来的企业倒闭大潮,很多产业园也“面容凋敝”。
就产业园区行业本身的问题来说,很长一段时间对政府有着一定的依赖性,政府主导型在我国产业园区中占比最大。而政府的干预,容易出现过度追求税收、缺乏对园区系统科学的专业规划、吸引追求低成本和低税收的产业进驻等问题,容易引发区域集聚效应差、土地利用效率偏低、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忽视构建产业环境、配套不平衡、园区过剩、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等诸多问题。
成本领先的土地招商模式,也曾主导了中国早期的园区经济发展,随着各类产业园区遍地开花,产业定位同质化、产业招商盲目化的现象越发明显,很多产业园区都存在着“有企业无产业”、“产业点高面低”的产业困境,园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并不显着。
长冬已过,春回大地!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随着中国大力倡导产业升级,产业园区这一经济载体,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罗胖的2018跨年演讲中说道,“所有行业都值得重新干一遍”!越是市场环境不好,越是处于发展艰难期,机会就越多。凡是破则立,不破则废。智者抓住洗牌这一机遇,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打破产业园区发展弊病,必将勇立潮头。
“区域化品牌+专业化运营+国际化资源”将成为产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未来的园区一定是属于把国际的理念、技术优势和人才,以及国外低成本的资金,与中国的人力资本、国家政策,以及我们中国的市场,进行有效的叠加和组合,产生的一种复合型的伸缩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