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产城创投/园区梦工场
全国热线:400-002-1668
园区小助手:13380884233
邮箱:ciipa@ciipa.net
传真:0760-88261703


                顾问连线​

微信公众号

产城城创-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公众号
产城创投


产城城创-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公众号
玩转园区


产城城创-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公众号
园区梦工场

<
新闻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文章中心>地方专题>全球“氢风”正劲中国产业链公司加速出海

全球“氢风”正劲中国产业链公司加速出海

发布时间:2024-07-01 点击数:484
  “氢风”正劲,面对国际市场从氢能装备到整体解决方案需求的不断提升,国内产业链公司瞅准时机,纷纷加快了开拓海外市场的步伐。

  上周,海默科技、双良节能控股股东双良集团相继披露了氢能业务相关的出海计划,二者分别将目光聚焦在氢能发展潜力较大的阿曼和澳大利亚。若项目顺利落地,两家公司的海外氢能源业务布局将越发清晰。

  事实上,今年以来已有隆基氢能、明阳氢能、三一氢能等多家公司披露了氢能源业务海外进展情况,涵盖从制氢设备到整体解决方案输出,这些以“技术出海”带动“产品出海”的国内产业链公司,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全球绿色转型催生更多“氢”机会

  在全球能源市场向清洁化、低碳化、智能化转型的大趋势下,氢能作为一种前景广阔的清洁能源备受关注。在此背景下,国际氢能市场对产能、技术的需求不断提高,由此催生的“氢”机会也在不断增长。

  以氢能发展潜力较大的中东地区为例,为减少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近几年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阿曼等多个国家相继抛出氢能发展规划。

  以阿曼为例,为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阿曼能源与矿产部在2022年提出发展氢能作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并为此发布了国家氢能战略,计划到2030年每年至少生产100万吨绿氢,到2040年增长到375万吨,到2050年增加到约800万吨。

  “从自然条件看,中东地区阳光充足、风力强劲,非常适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等绿电制氢。”有熟悉中东地区能源产业的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中东地区在地理位置上连接亚洲和欧洲,也为其绿氢消纳提供了重要市场。

  中国作为全球电解水制氢设备的最大“卖家”,有望在中东地区氢能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事实上,已有国内企业参与其中。今年1月中旬,双良节能公告中标阿曼新能源项目,总价值达到5832万美元,其中就包括4000Nm3/h绿电智能制氢装备等内容。

  除中东地区外,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家与地区也在积极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并且对电解槽等产品释放出旺盛需求。

先入为主 氢能产业公司出海提速

  面对全球氢能市场的真实需求,国内企业瞅准时机加紧布局,以期获得更多“先手”机会。

  “我们认为目前中东地区对氢能产品及相关业务有较大需求,这对我国产业公司出海是个好机会。”海默科技副总裁、董秘孙鹏表示,海默科技与中东地区多家能源公司打了20多年“交道”,从公司掌握的信息来看,中东地区氢能产业正处于商业化爆发前夜。

  为了能把有效信息转化落地,海默科技与河南中科清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科清能”)近日签署了氢能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将在海默科技奋斗多年的阿曼共同推进液氢制储运一体化项目与产业合作。

  据介绍,海默科技与中科清能成立的工作组近期已赴阿曼开展调研,将与阿曼政府、企业进行实地交流,了解当地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或闭环示范项目落地需求。

  希望在氢能领域有所建树的双良集团也在加紧布局中。双良集团6月25日称,公司受邀出席澳大利亚最大绿氢项目开工仪式,并与开发方签署合作备忘录。据悉,该项目总投资达100亿美元,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绿氢超50万吨。

  尽管双良集团并未剧透具体的合作内容,但从其披露的信息来看,前述项目核心制氢设备是碱性水电解槽,双方的合作大概率会围绕碱性水电解槽等展开。

  另外,今年来还有多家国内“涉氢”公司在海外市场进行了重点布局。3月初,隆基绿能旗下隆基氢能与全球最大的民营海水淡化公司ACWA Power签约了中亚首个绿氢项目,双方约定将在乌兹别克斯坦建设年产3000吨绿色制氢项目的一期工程,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3.6万吨。4月底,三一氢能与澳大利亚客户签订了电解水制氢设备与加氢设备采购合同。

  技术为本 “抱团”出海发挥综合竞争优势

  国内企业敢于参与全球氢能业务竞争的底气,正是来自过硬的技术储备。

  挪威能源咨询公司睿咨得6月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氢国和氢气消费国,预计到今年底将安装约2.5千兆瓦的制氢用电解槽。报告还预计,中国每年可生产22万吨绿色氢气,比世界其他国家总和多出6000吨。

  不难看出,当前我国氢能企业在技术、产能等方面的积累已初具规模。而从拓展海外市场来看,国内氢能企业出海主要包括产品、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三种模式。
  
  “从赚钱角度看,设备厂商会先受益,但从长期参与角度出发,整体解决方案最具竞争力。”有熟悉氢能产业人士表示,氢能企业出海还是应更多考虑战略布局,通过“技术出海”带动“产品出海”,力争成为海外“本土”综合服务商。

  另需关注的是,全球氢能产业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需求渐起的同时,标准认定、政策法规、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差异或将给后续出海业务带来一定挑战。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抱团”出海能更大程度发挥综合竞争优势。

  以海默科技与中科清能合作为例,海默科技主营为油服业务,公司深耕中东市场20余年,尤其在阿曼,与当地政府及主要能源企业均拥有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基于公司在阿曼的多个成功案例,这为我们在当地拓展氢业务奠定了良好的信任基础。”孙鹏告诉记者,合作方中科清能有技术优势,公司在当地又有资源优势,这都是在阿曼开拓市场的“加分项”。

  此外,海外氢能项目资源整合难度高的情况也为国内企业“抱团”出海提供了机遇。有熟悉海外新能源市场人士表示,氢能“出海”可通过整合国内技术方案,协同产业链各个环节,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和完善的商业模式,这将有助于提升出海项目的落地可行性。

来源:上海证券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