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云南工业“新三样”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高于1—2月0.1个百分点。电子行业增加值增长24.4%、连续21个月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云南工业“新三样”增长势头强劲,对规上工业增速贡献率合计达45%,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新动能。
绿色铝产业。依托丰富的绿色能源、较大规模电解铝产能优势,加快推动绿色铝向精深加工和终端制造延伸产业链,持续打造“绿色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中铝、魏桥、神火、创新、中信戴卡、今飞等行业头部企业齐集云南发展,以文山、昭通、曲靖、红河、昆明、大理6个州市为重点发展区域,形成“铝资源—电解铝—铝合金—铝加工—铝应用”完整产业链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省建成电解铝产能600余万吨,在建项目全部建成后电解铝产能将达800余万吨,位居全国前列。持续推进“铝水不落地”,建设一批高端铝合金、铝箔、汽车轮毂、零部件等铝材加工项目,产能合金化率达到70%。2023年全省绿色铝成为新的千亿产业,达到1184亿元。今年一季度,电解铝产量增长33.6%,绿色铝产业增加值增长39.6%。绿色铝产业厚积薄发,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硅光伏产业。支持企业加速推进硅光伏产业垂直一体化布局。隆基楚雄生产基地成为全球主要单晶硅单体切片工厂;通威保山多晶硅项目成为居全球前列的多晶硅单体生产基地;晶科下线云南省首片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处于全国行业领先水平;宇泽半导体率先实现110微米210“小金砖”量产。目前全省建成多晶硅产能5万吨,通威二期、信义一期多晶硅项目即将投产。建成单晶硅产能120余GW,规模全国靠前。加快向下游延伸产业链,电池片和组件项目加快建设,延链强链效果明显。统筹推进硅光伏配套产业发展,坩埚项目同步建成,昭通旗滨光伏玻璃项目首条产线即将投产,将填补云南光伏玻璃产品空白。2023年,全省硅光伏产业实现产值1094亿元,增加值增长36.7%。今年一季度,硅光伏产业增加值增长38.4%,连续21个月保持25%以上增长,“光伏之都”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新能源电池产业。充分发挥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持续强化政策引导,深入开展精准招商,引入了正负极材料企业、上游配套企业、电池制造龙头企业落地云南发展。推动产业链加快向电芯、储能电池环节延伸,目前全省已建成正极材料60余万吨、负极材料40余万吨、消费电池2.5GWh、储能电池9GWh,动力电池项目加快建设,铜箔、铝箔、补锂剂、电池回收利用等一批配套项目相继建成,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基本形成。2023年,产业总产值达333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9%。今年一季度,克服产品价格下跌、市场需求放缓等不利因素影响,新能源电池产业扭负为正,同比增长3.1%,比1—2月份加快15.4个百分点。
下一步,云南省各相关单位和企业将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持续推进中国“绿色铝谷”“光伏之都”、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建设,持续巩固提高云南工业“新三样”产业竞争优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全省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来源:云南省国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