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星光电T7二期的生产车间内,一块块大尺寸显示面板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不断产出。
联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一台台新款笔记本电脑从流水线上接连下线。
同一时刻,贝特瑞高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化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将达70亿元以上。
华星光电、联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贝特瑞这些扎根光明的企业,或是深耕产业已久、织出了庞大的产业版图,或是刚加入光明制造业的队伍就强势突起,共同谱写着光明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成色。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作为深圳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光明区牢牢立起产业这根顶梁柱,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科研经济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发展模式渐入佳境。地区生产总值由2017年的854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1427亿元,年均增速8.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34%提高至53%。
吹响“制造业当家”的高质量奋进号角,全球优质企业纷至沓来,光明区已经迅速成长为全市充满生机活力、发展潜力无限的经济增长新引擎,一个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加速构建。
重点建设“8+5”产业集群经济总量突破1400亿元大关
作为扎根光明区十余年的本土企业,成立于2000年的贝特瑞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及石墨烯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完整产业链,是全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龙头企业。
在联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传统制造业需要10—20天才能满足的定制化需求,在先进制造或者智能制造体系下,一两天就可以实现订单的交付。
向制造业的高端不断攀升,光明区的企业持续锻造全球领先的制造能力、研发能力,打造具有全球口碑的产品。
得益于锚定高质量发展,坚持制造业当家,光明区的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数据显示,2018年光明成立行政区以来,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205.7亿元攀升至423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从483亿元增加到921亿元,年均增速达8.3%。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超1200亿元,约占全市总量1/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760亿元。华星光电T6和T7项目、联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康泰生物疫苗基地等重点产业项目相继投产,贝特瑞、普联等一批骨干企业加速壮大成为行业头部。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947家,增长近3倍,增加值实现翻番。全区上市公司增至3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74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2家,国高企业数量增幅近200%、达到1911家。2022年全年光明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00亿元大关(1427亿元),同比增长6.5%。
制造业当家,产业集群就是“家”的“四梁八柱”。2022年,深圳市政府发布《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提出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重点细分领域,以及8个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光明区立足产业基础,结合光明科学城研究方向,明确重点建设“8+5”产业集群。其中,“8”为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智能传感器、精密仪器设备、安全节能环保、现代时尚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5”为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五大未来产业集群。
智能传感器产业是光明区产业立区、制造业强区的重要抓手。3月28日下午,“光明·全球传感器发展大会”在光明举行。这也是继2022年11月的首届中国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大会之后,光明区举办的又一行业盛会。作为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域,光明区承载着中试熟化与产业化示范的使命。目前,市级MEMS中试线、智能传感器产业基金等重要产业资源已经明确落户光明。
各类产业集群架起“四梁八柱”,一个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光明科学城加速构建。
“有为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把制造业根基扎得更稳
制造业当家,“有为政府”如何更加有为?
湾区“20+8”之智能传感与精密仪器先进制造业园区项目现场,机器轰鸣、塔吊林立,工人们正有序开展作业,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这里将打造为百万级产研一体的产城融合生态圈,为片区高品质产业空间、楼宇经济、特色产业空间直供提供有力保障。该项目就在凤凰先进制造业园区范围内。
对城市空间形态不断创新与突破,为先进制造业提供更加有力的空间保障,将把制造业的根基扎得更牢、更稳。如果从地图上看,公明、马田、凤凰、玉塘四大先进制造业园区,恰如一个直角。这个总规划用地面积37.7平方公里的西南产业直角带,是全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的重要组成板块,未来将供给555万平方米产业用地。其中,2022年底已供应111万平方米,2023—2025年底可供应201万平方米,2026—2030年底可供应243万平方米。
为着力打造高品质产业空间,光明区推出“1+1+5+1”产业空间政策。“1+1+5+1”产业空间政策包括1个总领性文件、1个支撑性文件、5个专项办法和1套建筑设计指南。“十四五”期间光明区产业空间发展总目标为“两个一千万”,即新建改造高标准产业保障房1000万平方米以上,纳管存量产业空间达1000万平方米以上。关于打造高品质产业空间的支撑性文件,从5个方面26条内容全方位打造高品质产业空间、促进优质项目入区落地。最高奖励产业园区3000万元,有效提振企业、园区发展信心和动力。目前,光明区已先后授牌认定包括卫光生命科学园、恒泰裕华南医谷、宝新科技园及光明天安云谷等在内的二批共计20个特色产业园区。
诚意十足的“8+5”产业发展支撑政策也陆续出台,重点从全产业链优质企业落户、重大科技创新研发转化、专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发展创新企业、营造科技产业生态环境等五大方面给予更大力度专项支持。目前,已出台智能传感器、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新材料、超高清视频显示、合成生物和脑科学专项政策。其中,智能传感器等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政策单个项目最高奖励5000万元或予以“一事一议”保障,合成生物和脑科学2个未来产业政策单个项目最高奖励1000万元或予以“一事一议”保障。
光明区还即将出台推进先进制造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科技金融、商业等行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有形之手”握住“无形之手”打通资源要素配置协同通道
“没想到仅用半小时就拿到了营业执照,这服务效率让我更加坚定了在光明发展的信心。”近日,深圳创维光伏电站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拿着新鲜出炉的营业执照兴奋地感叹。他一大早带着注册企业的相关材料来到光明区政务服务中心,在工作人员协助下,半个小时便成功领取了公司的营业执照。
这样的“光明效率”并非个案,背后有一套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光明政帮办”服务体系的支撑。光明区针对重点建设项目、产业项目、重点企业等法人主体业务,以及高端人才个人主体业务,梳理企业开办、企业准营、人才引进、员工录用、企业注销等企业全生命周期涉及的政务服务事项,建立“一般事项线上、窗口帮办,重大事项上门全程帮办”工作机制,提供“集约式”“全链条”“一对一”的政务服务,促进“多件事”“一次办成”,变“企业群众办”为“政府贴心办”。比如,建立拿地企业“一企一档”“一项一案”机制,土地挂牌出售后,帮办人员主动对接拿地企业,研判项目在办理行政审批、市政公用服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为企业量身定制项目报建计划,指导企业以最快速度完成项目审批。目前,共为24个项目开通报建“绿色通道”,协调相关审批服务部门完成咨询办理事项100余项。
优化营商环境,除了要营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还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打通资源要素配置协同通道。
4月8日下午,“深圳创投日”第六站走进光明。6场不同主题的专项路演同时进行,其中具体到产业包括合成生物和脑科学领域项目专场路演、智能传感领域项目专场路演、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领域项目专场路演、新材料产业发展与CVC投资交流会。
从路演聚焦的产业方向,可以看出光明区促进产业与资本高效融合,助力重点产业发展的思路。“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一握,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大会上,光明区不仅与数家银行、投资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还推动16家国内头部创投机构和顶尖科研机构联合发起光明科学城创投联盟,旨在为光明科学城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小微企业及创投机构提供多元化服务,以资本为纽带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构建。
光明区还联合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推出首个区域性专区——光明科学城服务专区。双方围绕共建光明科学城服务专区、联合开展路演培训活动、探索光明特色知识产权证券化道路、共建优质早期科技企业培育体系、拓展多元投融资渠道等方面开展合作。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光明区将牢牢立起“产业”这根顶梁柱,形成科学特质凸显、产城紧密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数读
◎2018年成立行政区以来,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205.7亿元攀升至423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从483亿元增加到921亿元,年均增速达8.3%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76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从857家增长至1947家,国高企业从987家增长至1911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744家
◎2022年全年光明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5%,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公明、马田、凤凰、玉塘四大先进制造业园区总规划用地面积37.7平方公里,未来将供给555万平方米产业用地。2022年底已供应111万平方米,2023—2025年底可供应201万平方米,2026—2030年底可供应243万平方米
◎智能传感器等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政策单个项目最高奖励5000万元或予以“一事一议”保障
◎合成生物和脑科学2个未来产业政策单个项目最高奖励1000万元或予以“一事一议”保障
■一线案例
卫光生命科学园:
产业爆发的春天
即将到来
园区入口处,一块巨石上写着7个红色大字:卫光生命科学园。一栋乳白色的建筑外立面,是分子结构的装饰造型。正对面是深圳理工大学(筹)的建设现场,青绿山坡下,塔吊林立,建筑在拔节生长。抬头不远,隔着一条公常路,是大气壮观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建筑群。
这里是光明科学城的核心区。位于“C位”的卫光生命科学园,可谓含着“金钥匙”出生,一“出生”就具有了美、专两种气质。
美,已见雏形,有现代风的建筑、挑空开放的大堂、绿草坪,正在建设的网球场,连配电房都种了一圈竹子美化。
专,足见功力,除了有能工业上楼的研发产业楼、人才公寓,还配有双电源供电房、锅炉蒸汽房、工业废水仓库等专业配套设施。
“我们的产业用房一楼有6—8米高,二、三楼有7米高,电梯能荷载3吨。污水处理设施是深圳最大的企业污水投资项目,有1000吨的污水处理能力。”深圳卫光生命科学园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家升对园区硬核装置如数家珍。
对于这一点,深信生物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张勰很有感触,“卫光本身就是生物医药企业,理解我们的需求和痛点是什么,能满足公司研发、中试对空间、环保、安全生产等需求,可以真正地帮到企业。”
深信生物2019年成立,是一家递送技术平台型公司,主要从事核酸类药物的递送技术开发。其位于卫光产业园的办公、生产场地于2022年7月投入使用。2500平方米的面积分为实验、生产区,以及配电、蒸汽等公共系统区。“企业每天产生大概2—4吨废水,而且我们要保证一定的温度、湿度,工业蒸汽也是刚需。”张勰说。
三启生物同样选择落户在卫光生命科学园。这起源于创始人李园园看到的一篇报道,“我们用了大半年时间选址,考察了深圳几乎所有与生物医药专业沾边的科技园。很偶然我们看到了一篇报道,就主动上门了解,发现这就是三启要找的园区,双方一拍即合。生物医药企业对园区的配套和管理要求很高。卫光很懂得生物医药企业生产开发过程中需要什么。”现在,三启生物已经拿下了超过3000平方米的产业用房,预计今年三季度可装修好投入使用。
在卫光生命科学园,集聚了越来越多生物医药产业赛道的竞跑者。卫光生命科学园共分三期建设,目前一、二期建筑面积共计20万平方米,已完成全面验收,并投入使用,正在进行三期提容申请,提容后可增加优质与高标准生物医药产业空间10万平方米。
截至目前,一、二期已引进企业超20家,一期去化率87%,二期去化率55%。其中,包括深圳湾实验室光明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研机构,汉腾生物、深信生物、唐颐控股、唐颐惠康、三启生物、中科阿尔诺生物、粒影生物、希诺亚生物、华慧生物等高技术合成生物企业,园内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效应正在形成。
对于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来说,专业硬件是刚需,创新生态是灵魂,缺一不可。
园区既有卫光生物30多年的产业、资源、人才等积淀,也有园内深圳湾实验室等科研大所的共建,具备产业创新发展的绝佳土壤。在整体规划上,卫光生命科学园将通过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独角兽基地等,打造从“众创—孵化—加速”的全链条。
为建立全流程全方位企业一站式服务机制,卫光生命科学园已先后与生物医药行业上下游专业服务商建立合作,包括政策申报、药证服务、工商注册、金融财税等,此外引育如汉腾生物、新阳唯康、深信生物、粒影生物、唐颐控股、三启生物、希诺亚海洋生物等行业龙头或技术领先型企业搭建CDMO、CRO、基因测序、细胞治疗、动物实验等专业公共平台,并设立园区专项产业基金,撬动社会头部资本,打造好培育加速的转化赛道。
现在,卫光生命科学园锚定“以合成生物转化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的目标,已集合了科研+名企+人才等创新要素能量,即将迎来产业爆发的春天。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