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机遇,借力双转移战略
2002.3
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河源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河源高新区紧紧抓住广东新一轮区坡协调互动发展和实施《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等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依托区位、生态、资源、人文和后发优势,践行“反梯度”承接产业转移理念,主动出击,积极承接珠三角和海外高端产业转移,采用大顶目带动、产业链招商等形式,吸引了一大批珠三角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2005.5
借力广东省推进的“双转移”战略,河源、中山两市政府采取“区中园”方式,携手在河源高新区合作共建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
2006.9
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被广东省政府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还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示范性产业转移园,连续两次竟得广东省产业转移竟争性扶持资金共10亿元,连续多年在广东省产业转移目标责任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园区”。
2011.8
被省政府纳人广东省十大重点产业转移园区。
在"双转移”战略的实施推动下,2005年5月,河源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发展空间上为高新区“松绑”。河源高新区的规划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越长越大的产业集群。
伴随着“双转移”战略的深人实施,河源高新区主动融入珠三角,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为宗旨,坚持走好“引进+培育”、“招商引资+自主创新”两条路。高新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一方面,从“双转移”项目的源头抓起,不符合绿色低碳、高科技、高成长要求的项目一律拒之门外;另一方面,通过大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使区内的企业成功实现了就地转型升級。
在推进“双转移”过程中,河源高新区坚持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道路,同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大效益。在不断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十分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全省率先探索出了一条“高増长与好生态共存”的工业发展新路,成为广东省落实“双转移”战略的主阵地、河源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和最重要的经济増长极,成为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贯彻落实“双转移”战略的成功范例。
高开高走,坚守发展原则
建区伊始,河源高新区按照工业新城、产业新区的理念进行园区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推动园区实现科学发展:
01
依托市区实现融合
使高新区成为河源市区副中心,推动工业化与城市化相融合;
02
健全功能实现优化
使园区成为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宜业宣居的产业新城;
03
分类布局实现产业空间集聚
从而有利于产业链形成;
04
节约用地
有效提高了土地使用率,保障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05
形成分布错落有致的功能组团
努力打造一座交通区位优越、产业布局合理、生态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科技新城。
另外,完善的配套、优质的服务,已经成为河源高新区招商的一个品牌,形成无形的向心力,也奠定了河源高新区向更高目标前进的基石。河源高新区作为广东第一批五星级园区,在服务企业建设上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河源高新区坚持“以市场为主体、以企业为核心”,建立了“一对一”服务机制和“马上办”工作机制,做到了“沟通企业零距离,服务企业零障碍,损害企业零容忍”,全力打造与珠三角趋同的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接下来,河源高新区将以更加开放、创新、积极的姿态,努力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为项目建设提供全过程、全方位、零距离的优质服务,为企业做强做大保驾护航。
精准定位,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2003年9月30日第一个签约人驻的河源东益文具有限公司,到2018年已引进330家企业落户,投资总额超过650亿元,累计实现产值近3900亿元;从一批名不见经传的草根企业,到如今龙记模具、西可通讯、中兴通讯、广东汉能、海川科技等知名企业扎堆;从最初的五金塑胶、服装制造等粗放型产业,到目前形成的以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精密模具制造、太阳能光伏三大主导产业,其产业集聚度居广东省级高新区前列,河源高新区的产业发展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粤北、粤东北的一些贫困山区财力薄弱,交通闭塞,信息不对称且管理经验缺乏,导致了园区的规模小,产业的层次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禀威不足。河源的经济指标远远落后于全省其它地区。在发展初期,河源高新区引进的项目大多是服装制造、五金塑胶等劳动密集型和加工贸易型产业,产品种类齐全,但含金量普遍不高。
随着发展,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河源经济落后的面貌,在河源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下,工业基础薄弱的河源,独辟蹊径,不失时机地引入高新技术产业,举全市之力打造河源高新区。特别是随着区位优势的进一步凸显、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知名度的快速提升,河源高新区注重顶层设计,科学规刘布局,突出高新特色,发展高端产业,加快推进“双转移”,全力推动园区飞翔。在西可通讯、海川科技等企业入园之后,汉能、中兴等一批知名高新技术企业的相继落户,使河源高新区的产业有了质的变化。河源高新区成为“四新”产业引体向上的“助推器”,成为广东实施“双转移”战略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在产业定位上,是否符合产业链条发展的需要成为河源高新区的首要考量。新常态、新经济背景下,注重突出高新特色,发展高端产业。河源高新区主要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环珠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地和低碳经济示范园区为目标,遵循“两个优先”(即“生态优先”和“新兴产业优先”)的原则,积极推动招商引资向科学选资转变,大力引进“三高三少(高科技、高效益、高成长、污染少、能耗少、用地少)”的优质项目。在产业招商方面,针对本地民营经济活跃、中小型企业众多、发展潜力巨大的特点,在引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做好加、减、乘、除法:
“加法”
保障中小型企业符合科学发展的要素,在投融资、土地资源、信息互通等方面给予保障;
“减法”
减法是,千方百计为企业减轻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快速发展;
“乘法”
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以达到倍增效应;
“除法”
利用当前珠三角地区“腾笼换鸟”和全省“双转移”的有利时机,淘汰落后的产能,比如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低水平的产品和产业。
再出发,推进产业新城快速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河源高新区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源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两个河源”、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加快打造高新引领、以产为主、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产业新城、幸福“心城”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大平台,力争到2020年进入全国国家高新区前100名,形成3个以上主导产业集群,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高新区眼下正在高标准谋划园区发展,大力推动园区建设从1.0版本(生产)往2.0(生产+生活)、3.0(产城融合)版本迈进。战略上从原来以服务产业为主到以服务人才为主的转变,充分发挥河源的资源优势,让河源高新区成为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
同时高新区正全力参与大湾区、接轨珠三角、辐射粤东北,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以产为主、产城融合的示范区,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聚大平台、产业共建的示范区、河源实施都市经济带动战略的主引擎。
高新区位于河源市区南部,核心区距市中心12公里,距广州170公里、深圳150公里,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粤赣高速、广河高速、汕湛高速(河紫段)、大广高速(连平段)、205国道贯穿全境,已融入珠三角“两小时经济生活圈”,是珠三角的“北大门”、连接内陆腹地的枢纽。已经动工的赣深高铁和河惠莞高速,以及即将动工建设的河惠轻轨等一批交通干线都贯穿其间,该区的区位优势日渐凸显。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河源高新区的发展势必写下华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