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产城创投/园区梦工场
全国热线:400-002-1668
园区小助手:13380884233
邮箱:ciipa@ciipa.net
传真:0760-88261703


                顾问连线​

微信公众号

产城城创-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公众号
产城创投


产城城创-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公众号
玩转园区


产城城创-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公众号
园区梦工场

<
新闻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文章中心>地方专题>这家出产国之重器的园区有颗绿“芯”

这家出产国之重器的园区有颗绿“芯”

发布时间:2019-01-15 点击数:2288

  严冬时节,不论是煤炭供暖还是燃气供暖,北方城市的空气质量都会或多或少发生一些变化。但今年冬天,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的很多地方,空气质量并没有因为供暖期的到来而下降,因为给这里供暖的能源是太阳能。

  不久前,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还入选了国家“第三批绿色制造名单”,评价指标显示:该园区的水资源产出率、土地资源产出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中水回用率、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比例等11个指标超过引领评选标准引领值。

  近年来,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通过绿色探索,从优化园区空间布局、调整提升产业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等方面同时入手,走出了一条发展与保护并存、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共存的科学发展之路。

  创造“不冒烟”的GDP

  包头市青山区拥有一机集团、北重集团等超大型制造企业,不少“国之重器”从这里走出。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这里建设了装备制造园区。

  机电制造、电池制造、水处理、材料制备……翻开园区的企业名录可以看到,企业涉及的领域和行业十分广泛。作为机械工业的核心部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装备制造业是否就可以因其重要性和特殊性而适当放宽绿色发展的要求呢?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思路,不仅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企业安身立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管委会主任孙熙麟强调说。

  走在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内记者发现,这里绿树成荫,没有一根烟囱,看不到废气、污水的排放,甚至听不到噪音。园区工作人员介绍说:“就连园区的路灯都用的是风光互补技术。”

  “在园区里,追求绿色GDP和创造不冒烟的税收,已经成为共识。”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雪清说,“从建设初期开始,我们的建设理念就是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在生态绿色的前提下探索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之路。”

  探索“生态+”发展轨道

  近日,杉杉科技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已经在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内扎稳根基,年底即将投产。

  在16万平方米的厂房和生产线里,完全看不到与环境污染有关的东西,企业负责人说,电池材料生产企业与环境保护原本是存在矛盾的,但是依托技术创新,这些矛盾都可以解决,杉杉科技生产线的零排污,就是源自生产技术和集成创新。

  从成立之初起,园区就牢固树立“生态立园”的创新发展之路,园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土地集约利用、招商引资等各个方面,无不贯彻这一理念。“特别在对入园企业的准入条件设定方面,环保技术达不到要求,园区是绝不松口的。我们也根据这条标准,将园区的制造概念升级为智造,也就是说,企业的技术是绿色的,才可以入园。”孙熙麟说。

  近几年来,园区加强建立和完善生态标准体系,探索“生态+”发展模式,逐步实现了生态环保、产业升级、企业发展的共赢局面。在绿色智能项目推进方面,园区建设培育了阿斯特3.0GW太阳能铸锭切片、晶澳3GW晶硅项目等一批高新技术生产项目,在绿色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着力培养起杉杉新能源汽车、一机集团林峰铸造等绿色发展排头兵企业。

  让绿色与创新实现良性循环

  刘雪清说:“绿色发展是催生绿色科技创新的原动力,绿色科技在装备制造企业中的应用,又反哺了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开创出一条全新的绿色发展大道,我们园区的绿色实践证明,绿色与创新是高度统一的。”

  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的“三新一高”战略,是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新近启动的发展战略。今年,此战略之下新生的产业化项目已达17个,上半年实现产值7亿元,有力促进了园区企业在量上的扩张和在链上的延伸。孙熙麟总结说:“这一新兴战略是今后园区坚持绿色发展的主要指引,是新兴产业发展和新型装备制造业崛起的必由之路,我们将毫不动摇坚持下去。”

  作为实体经济的聚集区,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的管理者们始终认为:未来的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是简单地将现有产业推倒重来,而是让产业向更高技术水平、更绿色环保的方式进行转移,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推动水平与产业清洁程度的双提升。“我们将通过引进补链企业,搭建起风电、重车、综采、铁路、机电、工程机械等传统主导行业和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并通过推进企业之间协作配套,形成资源闭合流动、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产业共生网络。”刘雪清说。


来源:科技日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