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产城创投/园区梦工场
全国热线:400-002-1668
园区小助手:13380884233
邮箱:ciipa@ciipa.net
传真:0760-88261703


                顾问连线​

微信公众号

产城城创-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公众号
产城创投


产城城创-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公众号
玩转园区


产城城创-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公众号
园区梦工场

<
新闻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文章中心>地方专题>西樵从专业镇迈向特色小镇

西樵从专业镇迈向特色小镇

发布时间:2018-11-28 点击数:3437

特色小镇 驱车驶向西樵纺织产业基地,在通往园区的路口处,几块路牌上写满了纺织企业的名字。从这里进入,就是西樵纺织产业的集聚地。如今,园区内的纺织企业多了不少“新邻居”,卫生用品企业的崛起,让西樵这个“中国面料名镇”又多了一个“中国妇婴卫生用纺织品示范基地”的美誉。

特色小镇 专业镇,是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镇域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从陈启沅时代至今,西樵的产业发展蕴含了逾百年的历史纵深。

特色小镇 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代洪流里,作为先行者的西樵走过野蛮生长阶段,经历几度转型,在坚守、升级传统产业的同时,也不断培育新业态和新增长点,以开拓持续发展空间。

特色小镇 在倡导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各地正在找寻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路径。坐拥生态名山的优势与专业镇的发展积淀,西樵踏上由“镇”到“城”的新发展之路,诠释着新的样本意义。

三次转身 从“经营企业”到“经营社会”

特色小镇 走进位于西樵科技工业园的佛山华丰纺织有限公司展厅,在显眼处摆放着以水果染工艺制作的绿色无害婴童服装。该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赵子铨介绍,由原国企转制而来的华丰纺织从佛山城区搬入西樵,正是看中了西樵纺织产业基地的集聚优势。

特色小镇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西樵全镇有纺织服装企业84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0家,从业人员约6万人,纺织设备3万多台套,其中高档设备占49%,拥有年产各种纺织面料26亿米的生产能力。

特色小镇 “千家厂、千家店、万台机、亿米布”,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形成的“西樵印象”。如今,这一概念依然能形容西樵这个“中国面料名镇”。不过,印象背后的发展内涵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色小镇 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到西樵镇挂任镇长助理的社会学博士谢万贞,就曾以西樵镇为样本,总结了珠三角专业镇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的三次转变。

特色小镇 她归纳了西樵作为专业镇的发展脉络: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西樵政府的角色特征是“经营企业”,通过创办乡镇企业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西樵政府的角色转变为“经营地区”,通过集体企业转制、土地开发、招商引资、经营物业等方式实现地区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从2003年起,西樵政府开始“经营社会”,开展包括文化兴镇、社会保护、环境保护、转型升级等行动。

特色小镇 确实,蒙娜丽莎陶瓷、华丰纺织、粤樵东印染,都在上世纪90年代从原来的乡镇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脱颖而出,成为如今西樵传统产业的代表。

特色小镇 此外,“经营地区”的逻辑仍在延续。上世纪90年代起相继建立的西樵轻纺城、西樵科技工业园、南方技术创新中心等产业集群和平台,如今正在不断升级。华南国际轻纺城打造“纺织智造4.0平台”“联东U谷·西樵国际企业港”、西樵创新大厦、大数据和电子信息产业社区等产业平台,将推动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吸引新兴产业引领创新驱动。

特色小镇 而近年提出的“山上5A景区,山下5A城市”“文旅兴樵、产业强樵、生态美樵、民生惠樵”等发展和理念,正反映了西樵在“经营社会”上作出的努力。

特色小镇 从西樵的经验可以看出,专业镇三个阶段的“转身”并非是单一线性过程,尤其是“经营地区”和“经营社会”是协同进行的。正如西樵镇党委书记黄颂华所言,“粗放式发展已不合时宜,精细化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西樵要在这个潮流中找准定位,不断提升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绿色发展 在国家5A级景区内产陶织布

特色小镇 “三次转型都是由于行政主导的经济发展行为,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面临深刻危机,从而迫使政府改变行政主导经济的方式。”在研究中,谢万贞如此总结。

特色小镇 事实上,西樵产业面临过的危机是珠三角专业镇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西樵传统的纺织和陶瓷行业均属于环保压力较大的行业,如果解决不了环保问题,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西樵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关海权说。

特色小镇 当其他镇域的传统产业遭遇“腾笼换鸟”时,西樵的传统产业企业一样面临被关停的严峻压力。但是,与其他专业镇不同的是,西樵提早布局优化资源配置,让纺织、陶瓷等传统产业从容面对“生存痛点”,觅得转型升级的空间。

特色小镇 在粤樵东印染有限公司车间内,废水通过管道集中运输到纺织产业基地的鑫龙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如果没有集中污水处理,我们都会搬走。”该公司总经理潘大雄说。

特色小镇 2005年起,西樵在纺织产业内率先推行统一供应工业用水、统一供应高温蒸汽、统一污水处理的“三统一”模式。“整个‘三统一’模式至今累计投入30多亿元。”广东西樵纺织产业基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满洪表示,由于“三统一”模式的实施,使得西樵纺织企业经受住了环保的考验。

特色小镇 “‘三统一’缓解了环保问题对企业的困扰,让我们能专心发展业务。”立笙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世英说,获得基础设施保障后,立笙纺织有了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清洁生产中,研发非硫化染料与增加臭氧后整设备。后者让牛仔布染整过程的污水产生量降低30%。如今,西樵纺织产业基地正在创建国家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三统一”升级为“六统一”,增加了统一供电、统一物流以及统一信息交流平台。

特色小镇 陶瓷行业也有着类似的经历。2008年,南海区推进产业调整,仅保留10家陶企,其中7家在西樵。西樵对保留下来的陶企开展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改造,让它们觅得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特色小镇 “能在国家5A级景区里生产陶瓷,这说明我们在环保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萧礼标表示,蒙娜丽莎投入亿元开展环保改造,其成效是“排放口附近的植物可以正常抽芽”。今年,蒙娜丽莎获得中国政府质量奖提名奖,离不开在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上的努力。

特色小镇 经济学里有“外部性”这一概念,指的是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影响,即“溢出效应”。在谢万贞看来,“三统一”的推行、村级工业园改造等主动作为,是为了解决传统产业的负外部性,而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则提升西樵产业的正外部性,带动整体区域品牌升级。

特色小镇 西樵在发展产业上的坚守和思变,换来的是区域和产业品牌的质变。如今,蒙娜丽莎陶瓷实现了“意大利企业为我代工”的品质跨越。此外,“西樵面料”集体商标注册成功,品牌价值评估为27.67亿元人民币,让纺织产业获得“2017-2018年度纺织行业创新示范集群”称号。

特色小镇 “亿米布”的内涵,已经从过去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演变成今日的产业集聚和区域品牌。在全国激烈的镇域竞争中,西樵正稳步攀升,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中,西樵排名第28位。

崭新生态 山上5A景区,山下5A城市

特色小镇 在栢盈无纺布有限公司尚在建设的厂区内,两条崭新的纺粘无纺布生产线蓄势待发。“我们使用的原材料是聚丙烯,无毒且能降解。”该公司总经理杜强说。

特色小镇 就在离栢盈一公里外,佛山市啟盛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和广东昱升个人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下游企业早在2012年、2013年相继落户。它们的纸尿裤产能数以亿计,却能做到生产过程无废水、废气、废渣排放。

特色小镇 卫生用品产业的崛起,蕴藏着专业镇西樵再发展的密码。

特色小镇 在对珠三角专业镇的研究中,学者指出,专业镇普遍存在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不少镇囿于既有基础,表现出路径依赖的现象。

特色小镇 然而,经历了野蛮生长的时代,如今西樵已经找到了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共存的路径。

特色小镇 “西樵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是我们独有的资源。”黄颂华说,西樵山花了5年时间创建5A级景区,未来山下必须要有5A城市,山上山下遥相呼应才能符合“5A标准”。

特色小镇 步入大湾区时代,西樵在由“镇”到“城”的跨越中,发现自己最宝贵的资源是生态与文化。这座山水之城不仅要成为佛山的“绿芯”,更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芯”。

特色小镇 绿,表现在新兴业态的打造上。黄颂华介绍,西樵在村级工业园改造中,引入数据产业打造“大数据小镇”;发展绿色无害的卫生用品产业,取得“中国妇婴卫生用纺织品示范基地”国字号招牌,形成了包括栢盈无纺布、啟盛、昱升等30多家上下游企业的产业集群,2018年总产值预计达40亿元。

特色小镇 绿,更表现在生态文明发展上。围绕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樵镇正在创建国家特色小镇,被评为广东省森林小镇,打造西樵山南片区佛山国家生态公园。如此,就能让山下“5A城市”的生态配得上山上“5A景区”的风光。

特色小镇 “西樵将来不能再以‘镇’的形式来建设,而是要以‘城’的定位来谋划。”在关海权看来,实现“5A城市”的目标,就必须对城市发展各个区块进行整合加成。

特色小镇 以西樵山为圆心,西樵围绕“一山、两城、两江、三带、三片区”,对各城市功能分区有清晰的布局:西樵山北麓的官山旧城区和西樵新城区构成“两城”;西江临江经济带、北江滨水宜居带、内河休闲景观带构成产业与环境并重的生态廊道;在山北片区,有樵金路现代服务业带、樵丹路新兴产业带、樵高路先进制造业带;听音湖片区、山南片区、西岸片区组成了文旅、农业、生态的功能区。

特色小镇 专业镇走到今天,“一条腿走路”已经不合时宜。唯有突破“镇”的想象限制,以城、产、人、文融合发展的视角,才能找到湾区时代的立足之处。在这一次突破中,西樵找到了自己的个性。

■焦点话题

从专业镇到特色小镇

如何在“不熟不做”

和“颠覆既有”中找到平衡

特色小镇 西樵镇去年入选了国家住建部公布的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名单。建设岭南文旅小镇,吹响了西樵从专业镇升级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号角。

特色小镇 专业镇数十年积累的产业基础,导致部分镇产业发展逻辑中存在“不熟不做”的路径依赖。同时,另一部分镇产业革新“用力过猛”,彻底颠覆原有的基础,丢失了自身的特色与优势。

特色小镇 在专业镇迈向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在“不熟不做”和“颠覆既有”中找到平衡?实际上,这一问题在有关专业镇与特色小镇的公开报道与讨论中已有许多论述,其中不少值得西樵参考。

特色小镇 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室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强调,特色小镇将实行创建达标制,“按照少而精原则从中分批选择典型案例,总结提炼特色产业发展、产镇人文融合和机制政策创新等典型经验。”同时指出,“坚决淘汰一批缺失产业前景、变形走样异化的小镇和小城镇。”

特色小镇 广东省发改委也在今年5月发布了《广东省特色小镇创建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提出特色小镇创建要“明确一个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具特色的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特色小镇 综合《通知》与《导则》,产业特色鲜明都是特色小镇创建中的重要指标要求。

特色小镇 在此方面,西樵无疑拥有较为雄厚的基础优势。一方面,纺织、陶瓷是西樵作为专业镇的底色。目前,西樵纺织产业集群正开展行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打造“科技纺织”;以蒙娜丽莎为龙头的陶瓷企业则证明了高能耗产业的绿色发展可能性。另一方面,卫生用品企业的落户正在优化西樵的产业结构;在IDC大数据项目的基础上,利用村级工业园的改造提升,以大数据和电子信息为主的产业社区将在未来引领新增长。

特色小镇 新旧产业之间的平衡,将会检验西樵特色小镇发展的成色。对于如何发展特色产业,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周南认为,不少特色小镇失败的原因都源于“急”,而成功的特色小镇首先都是遵循规律,不搞跨越阶段,不盲目追风的。

特色小镇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也指出,珠三角的产业升级,80%是要考虑传统产业如何转型,以及如何去改变它、激活它的问题,在老产业上加上新体制、新技术和新模式。“腾笼换鸟”对于既存企业而言,迁出就意味着失去既有的产业生态。

特色小镇 “有一些镇转型太快,把原来的基础全部摒弃。如果新产业的市场环境出现变化,或是产业发展周期较短,就会出现比较大的风险。”在研究对比过珠三角与长三角专业镇发展后,谢万贞认为,西樵稳健的产业规划、在探索中调整是可取的,“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有一些鸡蛋放在传统产业中,另一些则放在新兴产业里。”

特色小镇 在谢万贞看来,西樵的产城人文发展一直保持着延续性,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创建特色小镇的新时代中,西樵这种延续性难能可贵。

■记者手记

产业服务切中痛点

才能赢得持续发展

特色小镇 查阅研究珠三角专业镇的文献,在列举具有代表性专业镇时,西樵基本在列。更有一些论文专门以西樵为典型案例,分析珠三角专业镇的发展模式。

特色小镇 其中有一个案例分析让记者印象深刻。论文的主题是研究技术服务组织与集群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举了西樵纺织产业集群的创新历程为例子。为解决纺织企业只懂模仿、创新不足的局面,西樵镇于1998年投资成立了以开发新面料为主的工艺制版公司,又在2001年升级为南方技术创新中心,专门为纺织企业提供新面料以及配套公共服务。

特色小镇 当镇内纺织企业发展壮大,具备了自主创新能力后,南方技术创新中心实施转型,将服务重点放在质量检测、认证、技术咨询、培训以及设备维护等多样化的服务。从专门提供新面料到提供产业配套服务,创新中心完成了从专用性到通用性的职能转变。

特色小镇 西樵的实践表明,匹配企业发展需求,遵循市场规律,才能让一个产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西樵产业引导和服务,不论是为企业缓解环保焦虑的“三统一”,还是技术创新中心,都是切中了当时企业生存发展的真实痛点,通过“看得见的手”有意识去引导,让企业能在一个交易费用较低的环境中觅得生存空间。

特色小镇 匹配痛点,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是西樵产业发展历程的经验。在强调产业特色鲜明,以及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当前,西樵应坚守和延续这一优点。


来源:南方日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