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至29日,第四届大激店世界音乐节在千年古镇保定竞秀区大激店村激情开唱,来自中国、美国、巴西等6个国家及地区的8支乐队、44名乐手登台献艺,让观众尽享音乐的激情碰撞。
大激店世界音乐节是大激店村向世界亮出的一张名片。近年来,全国文明村大激店村坚持文化引领,充分发挥“古、水、文”的特色,不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音乐文化特色小镇,推动高质量发展。
围绕“古、水、文”,深挖历史文化资源
从保定市中心出发,向西南驱车约20分钟,便来到大激店村。村口,巨型的水车缓缓转动,穿村而过的河水从桥下静静流过。
大激店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曾是连接南北交通的重要驿站。全村三面环水,每逢雨季,水流相激,蔚为壮观,大激店村也因此得名。
“过去,村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河两岸布满垃圾。”村民商玲说,因水得名的大激店村,一度因为河道垃圾失去了光彩。为了守住这一湾清水,2013年,该村将排污管道与城市排污管网连接,实施排污管道改建,并加快河道清淤、河岸绿化美化等工作,整修了河塘近8万平方米、沿岸护坡2200米,修建了5个小园林,全村绿化覆盖率达65%。
挺拔的古柏、清代的戏楼……大激店村拥有驿站衙署、贾市店堂、寺庙行宫等历史遗迹28处。为了让文化与美景相得益彰,近年来,大激店村挖掘整理历史、文化、民俗等资源,对清代的戏楼、观音堂,以及始建于崇祯五年的东明桥等古迹进行保护与修缮。当古戏楼修缮完成后,京剧大师裴艳玲等应邀前来演出,“盛世元音”在大激店村重现。
拒绝房地产项目,选准文化创意产业
大激店村村内水域面积约8万平方米,河道长2200米,其独特的水乡气质,使之成为房地产商眼中的风水宝地。但在规划发展中,该村眼光独到、目标明确,一律拒绝了房地产等只能带来“一时利益”的项目,把发展方向锁定在了文化创意产业。“要把不可复制的资源留下来,让子孙后代能可持续地、永久地享受这些资源”,该村村党支部书记张东河说。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大激店村邀请资深专家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并聘请河北大学专家进行文创设计,以“修旧如旧、建新如旧”为指导思想恢复古村风貌。去年,该村出资1150万元,恢复了东门、西门、北门以及西慈航寺。
之后,大激店村与云乡居文化发展集团合作,建设总投资达10亿元的匠人谷文创小镇。该项目以大激店的历史文化为特色,依托村内原有传统民居,经过重新规划改造后建成民宿,成为传统手艺人的大型聚集区。目前,名为“晴耕雨读”的第一套民宿,已经建成运营。按照规划,匠人谷文创小镇项目将在5年内汇聚1000多名京津冀传统手艺人,吸纳近百项各级非遗项目,实现匠人入驻、民俗体验、技艺传承、创客孵化、产品展销、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聚合。
音乐节搭台,助乡村文化建设,谋乡村发展新路
“‘音乐节+古村落’这种模式,在中国北方,大激店是首创!”张东河骄傲地说,“我们就是要通过大型文艺活动,打造乡村文化活动品牌,吸引更多的文化艺术资源汇聚到大激店来,助力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发展开辟新道路。”
对于举办世界音乐节,开始不少村民不理解,质疑“有钱为啥不搞项目,这样的演出有啥用呀!”然而,在连续举办了三届大激店世界音乐节后,村民们的想法变了。
“大激店的名声越来越响亮,慕名来村里转转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王周说,现在,借助于大激店世界音乐节,村民们有的开起农家乐,有的试水经营乡居民宿,连当地的传统菜肘子,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美食。
在外面做了十多年生意的村民孙顺祥,2016年回到村里开起了文玩店。“村里这两年的变化,让我看到了商机与希望,也让我体会到文化对于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性。”在他的店里,墙壁上挂满了真武台、观音堂、西慈航寺等和大激店村有关的历史古迹展示画,对于这些古迹的历史、传说,孙顺祥能娓娓道来。他说,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大激店、热爱大激店。
村子美了、环境好了、文化味浓了,伴随着这些变化,村民文化素养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而这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在今年大激店世界音乐节志愿者招募中,村干部们丝毫没有费力气,许多村民都自觉地维护村内卫生和停车秩序。
在大激店村,村民不仅是服务者,更是参与者。这届音乐节期间,大激店村的跑竹马等传统技艺轮番上演,深受观众欢迎。张东河说,他们的目标是把大激店建设成有文化、有情怀、有方向的音乐文化特色小镇。
来源:河北日报